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40:10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积善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华严经:大士游行诸世界,悉能安隐诸群生,普使一切皆欢喜,修菩萨行无厌 ...

晋美彭措FW:如果你能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自己的事情会无勤当中获得圆满。
巴珠仁波切讲:想得到福报,布施是最好的窍诀;想令事业圆满成功,让众生欢喜是最快的途径。
缘来你挡不住,缘去你留不住。
请不要怀疑上师三根本的加持力!由于过去世我们积累的业障,导致我们今生无法感受到这种加持力,这能怪上师三根本吗?只能怪我们自己!
轮回,这个痛苦的轮回,就是紧张的产物!放松吧。
曾国藩曾说:人以伪来,我以诚往。
我们都在乞讨,在这个轮回中不停地乞讨。。。在这个轮回中无休止地乞讨,乞讨爱情,祈祷金钱,祈祷地位。
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成分。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等都来自佛教语汇。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赵朴初《关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云山久坐诗心懒,心性安住万事幻。
心如明月净,身似白云闲。
秋英多杰仁波切说过:作为修行人,不要像饿狗一样到处在村落之间游荡寻找食物,要住在一处闭关静修。如果是真正的山上修行人,食物会自动从山下滚上山来的。就是山下众生邀请下山,也要再三考虑,不要轻易答应,起码要再三邀请,才下山去应众。
在没有成就之前,过多的善缘,其实也是一种修行上的障碍。
感觉祖师们的成功,一是能听话,二是能坚持;感觉修不成功的人,一是不听话,二是不坚持。
老虎饿了,才去吃人;人相反,吃饱了撑着的时候,烦恼就来了,就开始害人了。
随顺贪嗔痴,就是精神不正常。
我们不管修行是高是低,最起码要精神正常,不要变得神经兮兮的。学佛前,还蛮正常的,学佛后,反而变得不正常了,那就郁闷了。
修,与不修,它都在那里,不增不减。
先顺应自然,之后,才能超越自然!
冈波巴大师有一次曾向自己的上师表白道:在七八天内,我的相续中连一刹那的分别念也不曾生起。而他的上师,至尊密勒日巴尊者仅将之确认为一种欲界禅定而已。
当面临疾病、事业,家庭和钱财上的烦恼困境时,要马上忆起这个轮回世间是充满痛苦的,要因此而发起坚定的出离心,转为道用。在这个轮回中,我们必须坦然接受这些苦难。
无疑之心得如意,虔诚之心获加持。
北京的犀利哥乞丐说的好:人人都是乞丐。或乞讨情感、或乞讨权利、或乞讨物质财富、或乞讨名义地位、或乞讨健康、或乞讨快乐幸福。这种乞丐,您见过吗?
而在中国,企业和个人却通过摆阔、攀比来达到社-会地位提高的目的,所以就形成了许多中国富人只知道如何赚钱、花钱,而不知道如何去捐钱。这是道德教化水准比较低的表现。
在美国社-会,人们衡量一个体面的商人,很少谈论他们赚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人们关心的是,这些人对慈善事业捐出了多少钱。
我们的会供仪轨,是虹光身成就的白玛邓灯大师的伏藏品;我们的火供仪轨,是大圆满吉美林巴祖师的伏藏品。呵呵!
胡涛同学说得好:青少年的时期,比分数;青壮年的时期,比房子车子票子;到了中年以后,要比境界了。我想,不去比多好!呵呵。
康乾盛世,因为康熙、雍正和乾隆诸位皇帝跟章嘉国师的和谐关系,以至于整个满汉藏的民族关系,乃至中央和藏区的关系,都得到良性的发展。是否可以借鉴一下呢?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40:38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晋美彭措FW:如果你能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自己的事情会无勤当中获得圆满。
巴珠仁波切讲:想得到福报, ...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五台。下江南是重世间法,上五台是重出世间法。
《密严庄严经》云:清净之月轮,恒无垢圆满,因时于世间,分别月盈亏。如是阿赖耶,恒具如来藏,佛说如来藏,名为阿赖耶。不晓此愚者,以自习气力,见其异苦乐,业感烦恼相。自性净无垢,功德如宝珠,无迁亦无变,彻知而解脱。
《宝性论》所云:自然之胜义,当以信心悟,日轮璀璨光,无眼者不见。
索达吉堪布:如果佛法研究可以降格为世间学术研究的话,释迦牟尼佛也不会再三强调信心的重要性了。
在《楞伽经》中,佛陀说: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
龙树菩萨的《赞法界论》以及弥勒菩萨的《宝性论》是对如来藏观点的最全面及权威的解释。
索达吉堪布:佛教徒若还出于个人意气而兄弟相残,那只能令佛法更快地走向灭亡。
爱因斯坦先生在《我的世界观》中说: 我们这些终有一死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只作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
人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过。呵呵。
谁的业力,谁自己承受。 谁修持好了,谁就解脱。
如果一个佛弟子是在修持清净的出世间法,那就没有必要老是向上师询问个人的种种障碍、病症、家庭和经济上的困境。如果凡事都问上师,意味着自己还是在修世间法。
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慧律法师。
黄忠60岁跟刘备混,德川家康70岁打天下,姜子牙80岁为丞相,佘太君100岁挂帅,孙悟空500岁西天取经,白素贞1000多岁才下山耍朋友。年轻人,你猴急个啥。
为自己活着,这是一种痛苦;为众生活着,这是一种快乐。
修行远远重要于修建、营造、赚钱,以及开发所谓的旅游资源。
索达吉堪布:在我看来,与其去搞那些发心不清净的寺庙建筑,去搞那些表面看来轰轰烈烈的形象佛法,都不如老老实实静下心来好好修行、修心。
佛法就是教法和证法。
索达吉堪布:在时代已飞速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佛教并未随着科技的昌明、物质的极度丰富而相应地繁盛壮大起来,比较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寺庙实际功能上的退化。
《佛藏经》所说:对于佛法,虽有空性、如幻、光明等不同说法,然并非全面证悟。
有些佛经中说,位登十地的菩萨对如来藏的证悟都像是夜晚观色一样朦朦胧胧。
弥勒菩萨云:于此无所破,所立亦毫无,真实见真性,见真性解脱。
自性的要义,没有言语可描述;没有例子可表明。轮回未让它变坏;涅槃未使它变好。它未曾生,也未曾死;它未曾解脱,也未曾迷惑;它未曾存在,也未曾消灭;它无拘无束,也无法类归。——敦珠仁波切。
佛性,其实就是我们最真最善最美的一面 。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41:13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五台。下江南是重世间法,上五台是重出世间法。
《密严庄严经》云:清净之月轮, ...

秋英多杰仁波切开示过:诸佛菩萨大慈大悲的环,永远都向有缘的众生悬挂着,有缘者以虔诚心之勾,一旦挂在环上,就能顺势而上,最终获得解脱!
所谓的唯物主义,在看得见听得到的领域,也许可以说是真理,但在看不见摸不到的领域,也许什么也不是。
最高的供养,是闭关修行! 中等的供养,是为上师做事! 下等的供养,是供养钱财等。
佛陀说:焚香、花朵、油灯等等,不是献给佛陀的最佳供养,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是最佳的供养,因此,以利益众生来供养佛陀——你的供养将使一切诸佛欣喜,将使一切众生欣喜,要取悦世尊,莫过于带领一切众生获得安乐。
贫穷不是来自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积累,而是在富裕的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
老朽不堪,总比英年早逝好。
不要拿你自己的人生去跟别人比,其实,你根本就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生活的。
人生苦短,来不及浪费时间,来不及恨任何人。
你需要放弃的,仅仅是执著,放弃执著对你没有任何坏处,只会使你更自由。
各人的修行目的不一样,有人为了消点灾积点福而修,有人为了来世过的更好一些而修,有人为了自身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而修,有人为了帮助所有的众生从轮回之中解脱出来而修。 要帮助一切的众生,就要具备极高的能力和水平。最高的能力和水平,只有佛才具备!所以,我的目标就是:为利益众生,发愿成佛!
执着,是一切痛苦的源泉。世界上,只有佛法,才能彻底根除我们心中深处的执着。普通的世间的积德行善,是无法根除这些执着的。
人品是学佛的基础,最好是人品和修持相结合。但是,如果光有人品,而不懂得出世间的佛法,也是没有用的,依然还在轮回中流转。雷锋的人品再好,也不能从这个痛苦的轮回之中解脱出来!如果真正懂得了修持,自然也就会改善人品。
出离心,不是逃避心,它是一种勇敢的心,敢于面对的心。——晋美彭措FW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41:36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秋英多杰仁波切开示过:诸佛菩萨大慈大悲的环,永远都向有缘的众生悬挂着,有缘者以虔诚心之勾,一旦挂在 ...

未来有情福浅之故不相应,极难值遇寻获不得具德师,般若浅薄无法通达密续义,微小信心罕获心意之加持,下劣别慧难了窍诀之要点,偏听迷入能出无时之山中!往昔善修具缘觉醒幸运者,彼已稳持证悟坚地持明者,将获空行表示指引至证境!愿以修此简概深要善缘具!——吉美林巴祖师。
因为当下的觉悟就是真佛,在开放和满足之情中,我发现上师就在我心中。当我们了悟这个永恒的自然心,就是上师的本性时,就不需要执着、攀缘、垂泪祈祷或抱怨,只要安歇在这个纯真、开放和自然之境中,就可以获得自我解脱的加持。——敦珠仁波切。
虽然看见不同的色相,其本质为空;然而在空中可感知到色。虽然听见不同的声音,其本质为空;然而在空中可感知声音。虽然不同的念头生起,其本质为空;然而在空中可感知念头。——敦珠仁波切。
学学老牛的楷模:它满足地安睡在马房。你总得吃饭、睡觉和拉屎,这是不能避免的,其他的就不关你的事了。做你该做的,永远做你自己。——敦珠仁波切。
长寿,当然好,但是,如果身体失去了健康,长寿也是意义不大;有了长寿和健康,但是没有财富,也是活得不尽人意;有了长寿、健康和财富,但是内心不快活(不少人就是这样的),这也很无奈;虽然我们拥有了快乐,但是,在这个无常的世界,快乐永远都是短暂的。只有学佛修行,才能令这些要素全部圆满!
南传汉传藏传,三传和谐;小乘大乘密乘,三乘圆融。
没有信心,就不会有加持;没有加持,何来契入?
有一位上师说过:藏地的老百姓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是对佛法的虔诚心很大;相反,汉地的文化程度很高,却对佛法的虔诚心相对不大。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41:53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未来有情福浅之故不相应,极难值遇寻获不得具德师,般若浅薄无法通达密续义,微小信心罕获心意之加持,下 ...

在火供和会供的时候,我们仅以小德小智,小慈小悲,小心眼,是无法真正祈福的。
六祖惠能大师的弟子玄策禅师,曾忠告永嘉禅师说:无师自悟是天然外道。
.不把小乘大乘密乘三乘的精髓圆融把握了,不将三乘祖师大德的传记读过一些,就会出现很多似是而非的伪命题。
无论修何种法门,都要信心坚固,把得住,行得深,方能得圆满利益。信心坚固,持咒可成,参禅可成,念佛可成,都一样。若信根不深,只凭自己的微小善根,薄学智慧,或记得几个名相,几则公案,便胡说乱道,谈是论非,只是增长业习,到生死关头,依旧循业流转,岂不可悲。——虚云大师。
心胸要广阔,心中放淡定。眼光需长远,眼中能含沙。
厚积薄发!戒骄!戒急!戒浮!戒躁。
莫检讨他人之不善,当检讨如何改善自己。 莫检讨他人之不足,当检讨自己之不足。
今生只有一次;来生则无可计数。切勿牺牲无数的来世,来追求今生虚幻的安乐。如果我们日复一日地忽视佛法的修持,在死亡的时刻,我们将懊悔万分,而且为时已晚。一个垂死之人能够开始修行吗?当下即是献身于修行的时机。在死亡时刻,修行的觉受是唯一能够帮助我们的事物。——顶果钦哲仁波切。
佛法太博大精深,时间太不够用,呵呵!
一位法师专门调查搜集了从50年代到现在,什么人最容易成就往生,结果,就净土宗而言,最多的是台湾人,台湾人中的老太太。
佛陀在《楞严经》里有这么一句话:若不持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 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光明经》中也说:十地菩萨,尚以咒护持,何况凡夫?
莲花生大士在许多伏藏品里也说:如同独子以哭声哀叫母亲的名字,母亲会情不自禁地来到他面前一样,任何人只要以恭敬心念诵七句祈祷文,莲师必会应声降临。如果没有来,则是违背了誓言。
很多传记中也说,莲花生大士前往罗刹国时,藏地许多大臣、修行人哭着哀求不要离开,莲花生大士以了义的语气说:谁对我有信心,我莲师刹那也没有离开过他。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好风水,好姓名,能改变你的命运吗?不能!只有积累福报,积累智慧,只有按照佛法去修持,才能改变。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42:12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火供和会供的时候,我们仅以小德小智,小慈小悲,小心眼,是无法真正祈福的。
六祖惠能大师的弟子玄策 ...

柯云路:干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松心情;挣不够的钱财,看一看,身外之物;看不惯的世俗,静一静,顺其自然;生不完的闷气,说一说,心境宽广;接不完的应酬,辞一辞,有利健康;还不完的人情,掂一掂,量力而行;走不完的前程,缓一缓,漫步人生。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生!
莲师说:当修持佛法时,有五件事是多馀的:当你对轮迴没有出离心时,生起虔诚心是多馀的;当你没有远离对物质的攀缘时,思惟空性是多馀的;当你没有远离渴望时,修禅定是多馀的;当你没有远离贪与嗔时,讲述口诀是多馀的;若不能配合权便之义却给予冠冕堂皇的教示,是多馀的。
想得到密法真正的传承,还是需要长时间观察的。
富贵,不等于幸福。富贵,也不等于比别人活得更有价值,或高人一等。身份不能决定人的贵贱,行为善恶才是判断的标准。平凡人的生活,只要健康、有益于社-会,一样很有价值,也能获得极大的幸福和乐趣。——济群法师 。
只知珍惜自己,以自己为本位是错误的。这种我执是应该断舍的。反之,珍爱别人却能产生许多功德,因此,要在爱人如己上努力。《入菩萨行论》云:爱己生诸过,利他德如海,故应断我执,勤修利他行。——大宝FW。
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身边的将军们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善良正直并非仅是去穿上黄色的僧袍,而是要对业力的成熟有所畏惧。成为善知识,并非只是装出高贵的举止,而是要成为所有人的吉祥守护者。成为一位瑜伽士,并非只是行为不羁、不加修饰,而是要让自心与法性的本性双融合一。——莲师开示~《莲师心要建言》。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42:32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柯云路:干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松心情;挣不够的钱财,看一看,身外之物;看不惯的世俗,静一静,顺其 ...

我们要在因上去找原因,而不要在果上找原因!
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在精简短六加行中,为了激发我们的出离心,所以修外前行。为了激发我们的虔诚心,所以磕大头和修皈依。为了激发我们的菩提心,所以修发心。为了消业,所以修金刚萨埵。为了集资,所以修供满达。为了更迅速地成就,所以修上师瑜伽!
在白天,将白天当晚上过,在如梦如幻中度过白天;在夜晚,将夜晚当白天过,清醒地度过夜梦!
据说,北洋军阀的段祺瑞是黄金沙铺地,从门口,一直铺到正厅,迎接诺那祖师,然后,请祖师传法的。
人的一生所有的吉祥快乐,来源于自身所拥有的的福德;所有的福德,来源于不断的供养和布施。所有有形有相的供养和布施之中,火供的功德最大。
我年轻的时候,也是跑场子跑得多,但是,现在我不跑了,因为,我知道跑多了没用,还不如在家里静静地修,跑破鞋子,不如坐破垫子。
大圆满皈依境中,莲师头顶上的西日桑哈祖师也是汉人呀。
往生极乐世界,要远离两个违缘,《佛说阿弥陀经》中讲:第一是五无间罪;第二是谤法、舍法罪。除了这两种罪业以外,其他如杀、盗、淫、妄等等所有罪业,都不会障碍往生极乐世界。
五无间罪虽然有五种,但其中恶意出佛身血与破僧和合这两种,现在不会发生了。当前有可能违犯的,是弑父、弑母与杀死阿罗汉这三种罪业
往生极乐的四个条件因素(顺缘)1、观想净土和阿弥陀佛 2、积累资粮 3、发菩提心 4、回向和发愿往生。
无疑之心得如意,虔诚之心获加持。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起点,就是终点!起点不好,终点也好不到哪里去,起点好了,就有希望。
现在真正学修四外加行的人非常少,所以成就的人也非常少。修行的根本都在四外加行里,扎扎实实地修四外加行,一定可以看到这些对你的帮助和给你带来的改变。现在对很多人来说,真正能够相应、能够利益自己的就是四外加行。——达真堪布。
复杂的是人,并不是这个世界。
物质男物质女们,过的快活吗?
今天饭桌上,一位朋友跟我说,他认识的一位老板,广州著名的澳门街餐厅连锁店的老板,四十八岁,前几天突然去世了,因为晚期肝癌,其儿子才十岁左右,重点是:澳门街餐厅连锁店,每天杀的鸡几乎达到三千只。
寺庙烧香的人越来越多了,让我们烧的都是虔诚和信心吧,而不是烧的欲望和妄念。
宁宝大堪布开示:没有出离心,等于修法就没基础。
密乘经典内及其它很多仪轨内都提到:「若于三昧耶戒有破损,在荟供及灌顶时忏悔,是最殊胜。」所破戒的罪业会清净,因此密乘里很多的堕罪都依荟供去忏悔,荟供可说是恢复三昧耶戒律的其中一种方法。
说到荟供功德,移希措嘉佛母曾说过:「任于上旬的初八、初十、十五或下旬二十五日作荟供一次,可断三恶道的门。」如此,已将堕入三恶道的人作一次荟供后,再没有造新的恶业,以前毁坏根本支分三昧耶等各种戒律和十恶等诸业障都会消除,因此荟供不只是累积福德资粮,也能忏罪。
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星云法师说:我们执着什么,往往就会被什么所骗;我们执着谁,常常就会被谁所伤害。
愿我与一切众生,欲行恶法,悉皆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
1937年2月,本焕长老朝礼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从保定起香,三步一拜,整整拜了六个月,到了台怀镇,再拜五个台顶,又拜了半年。全程六百华里,共礼二十二万多拜,忍苦耐劳,双膝跪出厚茧。长老在五台山碧山寺安住期间,阅藏诵经,刺血写经,放千堂焰口,结万众法缘。顶礼本焕老和尚!
秋英多杰仁波切经常说:在逆境中见本事。
蒋贡康楚仁波切说过:遇到违缘之时,行者便怯场了。
秋英多杰仁波切的修持特色,就在于密宗金刚乘特有的界聚加持感应上,更在于圆摄了藏密红白花黄四大教派的精要上。
秋英多杰仁波切:现在有些师傅认为弄到钱就是本事,切记,这都是生者和死者的血汗钱,是信财亡财,吃多了会断解脱之道。
秋英多杰仁波切:虽然大家也不能避免地要享用一些信财亡财,但要多在心性上下功夫。若不懂得在心性上下功夫,就修生圆次第。若不懂得修持生圆次第,那么就念诵心咒,诚心地为生者和亡者作回向,令生者获福,死者获利。
秋英多杰仁波切:佛法要如法去行持,若不如法行持,法也会变成堕落恶趣之因。
大成就者吾金巴说过:善友上师之外无可依,怨敌违誓之外无他敌。
自心之外无他法,心性即是真佛陀,与师密意相交融,真实安住获佛位。
秋英多杰仁波切:从小乘到大乘,从大乘到密乘,佛法就越来越深广。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42:47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要在因上去找原因,而不要在果上找原因!
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 ...

秋英多杰仁波切:学习佛法的时候,先把问题弄得最简单,简明扼要,慢慢地了知法义,再深广化。
心要放松、调柔,这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工作,但要随时让心休息,让它有弹性,这样再忙也是可以的。我也很忙,虽然都是在寺院里面,但也有忙不完的事,一旦找到让心平静、调柔的方法,外面再忙,心还是可以自在的。——大宝FW。
当我们真的消除了嗔敌爱亲的时候,真正就进入到大乘,原来所有眾生曾经都是我们的父母。如果我们以大乘佛法自称,但还有分别嗔敌爱亲的心的话,那就不算是大乘法。真正在大乘法中為了要断除这种执著的心,所以要修持菩提心。——《虔心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
什麼叫做法?什麼又不是法呢?所谓的法指的是这个方法能对治消除我们的烦恼跟我执,能有效的来对治,这就可以叫做佛法、正法;相反的,不能消除我们的烦恼、消除我执,就不是佛法。——《虔心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
益西彭措堪布:简化和单纯的生活中,最容易找到幸福感。其原因一,幸福感来自于满足感,习惯了单纯生活以后,处处都能找到满足感;原因二,简化生活可以减轻许多压力,故而能感觉到轻松自在。
除非你把高低起伏的任何障碍都作为道用,否则障碍将会带着更大的力量回来,变成修行的大障碍。——莲师开示~《莲师心要建言》。
思维的智慧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思维,就如同底部穿漏的容器一样,浪费了所听闻到的法。——第一世大宝FW杜松虔巴。
汉传诺那派的邓老说过:只生欢喜不生愁。
秋英多杰仁波切说过:修行人,平时要让自己欢喜起来,这一点很重要。
欢喜,是福报增长的表现;忧愁,是福报减少的表现。
心量大了,再大的大事也会变成小事了;心量小了,再小的小事也会变成大事。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43:06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秋英多杰仁波切:学习佛法的时候,先把问题弄得最简单,简明扼要,慢慢地了知法义,再深广化。
心要放松 ...

希阿荣博堪布:并非人人一开始学佛修行,就能有求出轮回或普度众生的愿心,毕竟每个人的机缘不同,但是发心越早调整过来,修行就越少走弯路。
益西彭措堪布:过去一百年里,有很多位大物理学家都在寻求有没有宇宙方程式,想作出统一场论,以“一”来统一“一切”。其实,这只有在佛法中才能得到最终的解决。所谓的宇宙真理就在四法印里面,可以说,这是最高最彻底最简明的认识。这四大真理如诸行无常贯穿在一切有为法当中,是一条宇宙大公式。
华智仁波切:任何一个修学大乘佛法的人,自从发了菩提心以后,唯一的工作,就是直接或间接地饶益有情。无论是听闻、思惟、念经、磕头等等,中心就是饶益有情,出发点就是利益众生。
东奔西走只会成为疲惫之因,远离了教理;用这些时间反观调伏心念,心中洋溢着教义真谛不是更好吗?--华智任波切。
佛陀说过:世上有两种人值得尊重,一种是不犯错误的人,一种是犯了错误而勇于改正的人。
坦然离妄心,无纵亦无擒。
没有传承内“电流”的输送,所有的“灯泡”都仅仅是摆设,是发不出任何光明的。
【希阿荣博堪布】 修行从何处入手?身、语、意。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口业,不举他过;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初学者应从较粗大、易察觉把握的身体行为和语言开始,通过持续、清醒的觉察规范自己的言行。之后随着修行层次的提高,越来越关注心。此时才知道果然是不用操心外在,真正的改变在内心。
徒弟没有当好的人,当师父肯定不是个好师父。没有当过徒弟的人,压根就没有资格当师父。
不能将法领会在实修上,学得越多心绪越乱,如善星比丘。若得一偈,消归自心,即可获得大总持,如周利槃陀。
观察自己的错误,用昏花老眼;观察他人的过错,用火眼金睛。呵呵。
没有用信心恭敬领受佛法的是覆器;没有用正知正念忆持不忘的是漏器。因此,具有信心恭敬正知正念的才算真正的法器。
防病,大于治病!防灾,大过解灾!
从内心之中,无限地感恩诺那祖师!无限地感恩秋英多杰仁波切!
不懂佛法的人,很可怜;懂得之后却不实修,也可怜。
用心去体会感悟六道的虚幻不实,用心去体会感悟轮回之苦。
诺那祖师:“盖小法则仪式繁多,法愈大则仪式愈简单也。”
有些人说:“反正我太笨了,听不听都一样,干脆不听课吧。”然而萨迦班智达说:“愚者因无智慧故,彼等不愿求学问,若善观察无智故,愚者更应勤求学。”
【科学与宗教】一位大学生登上火车,见一个老人手执捻珠念念有词。学生:你还信这些东西?老人:我信。学生:去了解了解科学对此的解释吧。老人:我不懂这方面的科学。学生:请留下地址,我寄些书给你看吧。老人递上一张名片,学生接过一看,脸一下子就红了。名片上写着:巴斯德,巴黎科学研究院院长。
索达吉堪布:佛陀曾在《华严经》中说:一个人要想保护自己,就要先保住生命;同样,菩萨若想护持佛法,就应先保护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呢?即誓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你也许很忙,忙得无法享受大自然献给人类的优美歌声和舞蹈,无法感受到最关爱你的人所付出的爱和温暖,无法体会到人间最伟大的觉悟和慈悲所带来的幸福,那么,这个忙碌给你带来了什么呢?
衣食无亏便好修,人生世上一蜉蝣, 石崇难享千年富,韩信空成十面谋。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43:34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2-5-12 11: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希阿荣博堪布:并非人人一开始学佛修行,就能有求出轮回或普度众生的愿心,毕竟每个人的机缘不同,但是发 ...

索达吉堪布:心是万法的根本,如果心得以调伏,哪怕住一间小小的木屋,只有最基本的生活资具,也会过得非常快乐;反之,即使住在星级宾馆也不会快乐。很多有钱人表面上过着天堂般的生活,内心却感受着地狱般的痛苦。这正是因为内心没有佛法的滋润。
《宝多罗经》中则说:信心犹如大恩母,摄受功德令增长,除疑度脱生死海,信心犹如安乐城。信心能遣诸烦恼,信心自然觅诸德。信心能令不贪着,信心断除懈怠因,实为最胜之精进。信心之人离魔障,开显解脱殊胜道,信心因地功德种,不坏且令智慧增,具信之人见诸佛。
《圣十法经》中亦云:“信即最胜乘, 以信得佛果, 世间最殊胜, 具信不能毁”。
经中讲:“佛说诸善法, 根本是恭敬。”
《道次第直指教授》中讲:“明白恶趣和轮回的过患,生起怖畏;明白三宝的功德,了知三宝就是依靠处,这二者是皈依的主因。”
《优婆离请问经》中提道:“进入佛门者,早上有过失,中午念佛陀罪除功德聚;中午有过失,下午念佛陀,罪除功德聚; 下午有过失,傍晚念佛陀, 罪除功德聚;傍晚有过失, 晚上念佛陀,罪除功德聚; 晚上有过失,半夜念佛陀, 罪除功德聚;半夜有过失, 早上念佛陀,罪除功德聚。”
《三昧王经》言:“佛身清净如金山, 世间一切最庄严, 此念能入谁人心, 即入菩萨三摩地。”
《无垢经》中开示:“若论皈依之功德, 皈依功德若有相, 遍满三千大千界, 皈依功德过于彼。”
《日藏经》中言: “谁若皈依于佛陀, 千万魔众不能毁, 纵然意乱犯禁戒, 此人定能到彼岸。”
华严经:“若人静坐一须臾, 胜造恒沙七宝塔! 宝塔终需化为尘, 一念静心成正觉。”
佛经中说:“一切诸净行,无不依皈依。”《皈依七十颂》中讲:“一切诸戒律,皈依乃根本。”
佛经中讲:“这个世界上的安乐与善事,乃至酷暑中的拂面微风,都是佛的悲悯与加持。”同样,自心生起的一刹那善念,也是佛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所致。
我们若因事前往他乡,应当先顶礼所去方向的佛陀和三宝,然后开始前往。
睡眠时,应将皈依境的诸尊观想在自己的心间,专注于皈依境而入睡。如果不能这样观想,那就应当祈请:请上师三宝慈悲垂念我,观上师三宝就在我的枕头上,生起信心和清净观,不离随念三宝而进入梦乡。
享用饮食的时候,将上师三宝观想在自己的喉间,以美味供养。如果不能这样观想,应当在吃喝之前,先将一切饮食诚心供养上师三宝。
如果我们买了新衣服,在没穿之前,先观想供养上师三宝,向空中挥动一下,意念上师三宝回赐给我们,再穿上。
遇到美丽的风景,也要懂得供养上师三宝,如美丽的花园、清澈的河流、雄伟的宫殿、茂密的树林、广大的财产和富饶的受用,乃至佩戴严饰的俊男美女等,只要是自己喜爱的事物,都应当诚心作意供养上师三宝。
打水时,也应先将水供养上师三宝,再将水倒入自己的器皿中。
我们今生得到的一切幸福安乐,一切名誉利养等所欲之事,都应诚心作意:这一切都是三宝的大悲所致,所以要先供养三宝,生起恭敬心和清净观。
我们顶礼、供养、观修本尊和念诵咒语等所成办的一切善根也应供养给三宝,回向给众生。
如果舍弃三宝,不论修持多么深奥的法,也不能被列入佛弟子的行列中。正如阿底峡尊者所说:“内道外道的区别在于皈依。”
虽然,外道中也有忌造恶业、观修本尊和气脉等而获得共同成就的,但因不知皈依三宝,所以远离了解脱道,无法从轮回中解脱。将佛经直接放在地上,或从经书上跨过,或翻页时手指蘸唾液等,这些不恭敬的行为,罪过也特别严重。有人自以为是三宝的随行者,但却对佛经、佛塔与佛像等物毫无恭敬心,将佛像和经典等视为普通的财物,进行买卖,或作为抵押品等,这是在享用三宝的身财,罪过极其严重。
绘制及雕刻佛像需要测量好尺度后再进行制作,在制作完成之后,如果对佛像不庄严的部分妄加批评,罪过也是十分严重的,所以不应评论。
世间俗语也讲:“佛经之上不可放佛像。”在佛像、经典和佛塔等一系列佛教圣物之中,佛经能开示取舍道理,具有令佛教延续的作用,所以与真佛毫无差别,甚至比佛还殊胜。
皈依的功德:皈依三宝是一切正法的基础,对于任何人来说,仅仅是皈依就播下了解脱的种子,能够远离不善业,增长善业。皈依是成就一切律仪的根本,是一切功德的来源,暂时能受善神们的护佑,得偿所愿,常不离三宝的光明,能够忆起宿世,今生来世安乐,将来终获佛果,种种功德,无法穷尽。
别解脱戒中比丘戒、沙弥戒、居士戒,所有的戒律也都依靠皈依,所以不能没有皈依。
在大乘的发菩提心和密宗的灌顶等之前,必须要有合格的皈依,哪怕仅仅受持一天的八关斋戒,受戒之前,也要有皈依。皈依是一切戒律和功德的根本。
如佛经中说:阿阇世王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后来诚心皈依三宝,因此死后在地狱中仅受了七天之苦,即获得了解脱;提婆达多造了三种无间罪,活着时即感受地狱烈火烧身,这时,他对佛语生起了信解,并说:“我从骨子里皈依佛陀。”佛说以此因缘他将成就佛位,名为具骨佛。
如果不经常修祈请皈依上师三宝,不论眼下有多强烈的出离心等,由于外境诱惑,加上本身智慧浅薄,无有主见,很容易被分别念击败,行善也很容易转成造恶。所以,应知断除恶业没有比修皈依更殊胜的了。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师父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