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
摘自《印光法师嘉言录》◎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
若非精神充足,见解过人,罔不徒劳心力,虚丧岁月。若欲随分亲得
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
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
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
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
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
六祖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
此看,诸大乘经,皆能明心见性,岂独金刚经为然。若一路分别,此
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
符佛意,圆悟经旨,因兹业障消灭,福慧增崇乎。若知恭敬,犹能少
种善根。倘全如老学究之读儒书,将见亵慢之罪,岳耸渊深。以善因
而招恶果,即此一辈人也。古人专重听经,以心不能起分别故。如有
一人出声诵经,一人于旁,摄心谛听。字字句句,务期分明。其心专
注,不敢外缘一切声色。若稍微放纵,便致断绝,文义不能贯通矣。
诵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摄,亦能诵得清楚。听者惟声是托,一经放纵,
便成割裂。若能如此听,比诵者能至诚恭敬之功德等。若诵者恭敬稍
疏,则其功德,难与听者相比矣。今人视佛经如故纸,经案上杂物与
经乱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荡,身或摇摆,足或翘举。甚至放屁抠
脚,一切肆无忌惮,而欲阅经获福灭罪。唯欲灭佛法之魔王,为之证
明赞叹,谓其活泼圆融,深合大乘不执着之妙道。真修实践之佛子见
之,唯有黯然神伤,潸焉出涕。嗟其魔眷横兴,无可如何耳。智者诵
经,豁然大悟,寂尔入定。岂有分别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写法华经,
一心专注,遂得念极情亡,至天黑定,尚依旧写。侍者入来,言天黑
定了,只么还写。随即伸手不见掌矣。如此阅经,与参禅看话头,持
咒念佛,同一专心致志。至于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贯通之益耳。
明雪峤信禅师,甯波府城人,目不识丁。中年出家,苦参力究。忍人
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实为人所难能。久之大彻大悟,随
口所说,妙契禅机。犹不识字,不能写。久之则识字矣。又久之则手
笔纵横,居然一大写家。此诸利益,皆从不分别专精参究中来。阅经
者亦当以此为法。(书一)四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