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续藏第08册No.0237华严经文义要决问答-二
摘自《卍续藏第 08 册 No. 0237 华严经文义要决问答》答有二义。一义者。为下劣众生。于无尽说中。略取此等。结集流通。故有此部。令其见闻。方便引入无际限中。如观牖隙见无际虚空。当知此中道理亦尔。观此一部。见无边法海。二义者。又复即此一部。是无边劫海之说。以结通文无分齐故。一说即是一切说故。
问若此多劫常恒说者。何故。如来有涅槃耶。
答说此经佛。本不涅槃。入法界品中。开旃檀塔。见三世佛无涅槃者。又复以此初时既摄多劫。是故示现涅槃。亦在此中。以摄化威仪之中涅槃。亦是说法摄生与成道说法。无差别故。是故。说法总无休时。复舍那佛。常在华严。恒时说法。无涅槃故。已入大地诸菩萨众。不见如来初说。于一切时处。恒见如来常说纯说。如不思议品。(云云)。
问智论第二云。不说迦罗时。说三摩耶时。其义云何。
答一迦罗时。(此云别相时如说或时在众不得闻等)二三摩耶时。(此云破耶见时。不简白黑。一切得闻。)今言二七之时。是后所摄。
问若尔者。二夜经云初成道夜般涅槃夜。二夜中间。转正梵轮。
答由此文义故。五台零辨法师云。从初七日。至于极终。常说恒说(云云)。
○说经佛义
三门同前。
一释名者(说经二字义如上说)佛者。慧苑师。(三说)一佛者。具言佛陀(此翻为觉)即圆满大智照用者也。所照是何。谓菩提法。即真俗无二。无障碍法界境也。二若依佛地论第一云。具一切智一切种智。离烦恼障及所知障。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如莲华开。故名为佛。三依此经宗。本始无异之智。照法界法。无有差别。名之为佛。经云。于一切法。成最正觉。谓普照境界。同一法住。始本冥会。境智一如。名之为佛。法藏师云。佛陀此云觉者。觉有二种。一是觉悟义。谓理智照真故。二是觉察义。谓量智鉴俗故。者是假人。即有觉之者。名为觉者。有财释也。
第二出体者。慧苑师云。依佛地论。五法摄大觉地。谓四智及清净法界。若依此经宗。具摄无边无碍法界一切诸法。乃至三种世间。总摄为体。法藏师云。若依一乘二种十佛。既通三世间。即知用一切理事教义因果人法解行等。总佛为体。若约所依。以海印三昧为体。
第三问答。
问说此经。佛三身之中。是何等身耶。
答法藏师云。三说。一有人释云。是化身佛。以菩提树下八相成道。是化身故。不离升天是重化故。以释迦异名名卢舍那。非别报身故。二有释云。说此经佛。是实报身。以是卢舍那法界身故。居莲华藏净土中故。下第八会初叹佛具彼二十一种殊胜功德。是实报也。但以不离化故。该此树下。非是化身。三释。此佛是十佛之身。通三世间。以说十信及三贤等地前所见非实报故。然居华藏。非局化故。国土身等。非前二故。具摄前二。性融通故。具足主伴。如帝网故。是故。唯是同遍法界十佛之身。(后说合于经意元晓师又多同说唯一圆满法身无上如来耳)。
问何故通三世间依正无碍为能说者也。
答法藏师云。有二义。一直摄一切三世间尽。以具此三事。方为佛故。三身二身。但是三中智正觉摄。妙净土同生之身。无不皆是此中所摄。二亦正报毛孔依报尘中。各重重具摄三世间等一切诸法。如帝网现。(准思之)。
问此佛既在如前无尽时处。其佛为是一身。为是多身。
答设尔何失。
问二俱有过。谓若是一。何故一切刹中各令现耶。若是多身。何故经云而不分身耶。
答此卢舍那法界身云无障碍故。常在此处即他处故。远在他方恒住此故。又分圆无碍。即此遍法界身。一一支分。一一毛孔。皆亦有自舍那全身。是故。分处即是圆满也。法界品云。如来一毛孔中。出一切佛刹微尘等化身云。充满一切世界不可思议故。又此佛身。即理即事。即一即多。即依即正。即人即法。即此即彼。即情即非情。即因即果。三身即十身。无碍自在。法界身云。于前时处。常说华严。无休无息。又依正无碍。谓此身云。即作一切器世间。经云。或作日月游虚空。或作河池井泉等。一切世界海。如上说国土身等。又潜入无碍。于众生世间。无碍自在。谓此佛身。遍入一切众生界中。如如来藏。虽作众生。而不失自性。又总摄一切众生。悉在如来一毛孔内。一切毛孔亦皆如是。经云。观见如来一毛孔。一切众生悉入中。普贤亦云。一切诸佛及刹土。在我身内无障碍。我于一切毛孔中。现佛境界谛观察。又云。佛身充满诸法界。普贤一切众生前等。(云云)又此一释迦身随应群机。差别多种。或同凡而非圣。如见三尺黑象脚身及树神身等。(此在人天位)或是圣而非凡。以同罗汉圣人身故。或亦凡亦圣。以是父母所生实报身故。四大成故。同凡身也。具五分法身。诸漏尽故是圣。(以表说小乘法故)或非凡非圣。以是大乘三身摄故。非同小乘罗汉圣故。或是化非法报。以具八相在阎浮故。色顶别立彼实报故。如梵网经等说。(此约初教)或是报非法化。即此身具二十一种殊胜功德。如佛地经说。(此约终教)或是法非报化。以色即如故。经云。吾今此身即是法身。(此约顿教。上来约三乘说)或亦法报化。如前三说故。(此约同教)或非法非报化。以是十佛故。通三世间故。具足主伴。如是经下上文说。(此约圆教)是故。此佛身圆融无碍极难思也。
问慧苑云。说此经者。或佛自说。或菩萨说。或佛菩萨光明中说。或神天等种种类说。何故。今此唯称佛耶。
答说虽多类。莫不皆承佛力。佛为主故。但标佛也。故智度论云。若不推从佛闻。则诤论起故。
问大师具有十号。何故。经首唯标佛称。
答依真实论。佛具十义余。号不尔。谓如真谛三藏七事记中引真实论。佛具十义。谓一觉胜天鼓。二不由他悟。三离二无智。四已过睡眠。五譬如莲华。六自性无染。七具足三义。(一假名佛。谓六神通。二寂静佛。谓或不生。三真实佛。谓即真也)八具足三德。(般若解脱法身)九具三宝性。十自知令他知。(谓自觉觉他也)此中余义。如别章广说。
○六相义
三门分别。
第一释名者。六者数名。诸法体状。目之为相。谓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法藏师云。总相者。一含多德故。别相者。多德非一故。别依止总。满彼总故。同相者。多义不相违。同成一总故。异相者。多义相望。各各异故。成相者。由此诸义缘起成故。坏相者。诸义各住自法。不移动故。
第二出体者。懔法师云。通则法界缘起为体。别则总相以中道为体。别相以二谛为体。同相以如如为体。异相以万法为体。成相以缘集为体。坏相以缘起为体。
第三问答分别。
问以何意故。辨六相耶。
答法藏师云。破定报见。以显缘起圆融之法。此理现前。一切惑障一断一切断。行德一成一切成。始终皆齐。因果同时等。(广说如经)。
问其四句八不等有何差别耶。
答不自生不他生等四句。及不有不无等四句。并不生等八不十不等。皆悉会事入理。以顺一寂。今此入理圆融彼事。使相即相入。成普贤法。有斯左右耳。
问何故。唯六。不多不小耶。
答泛诸缘起法。要有三门。一末依于本。有起不起。(谓论云别依本者。明依总开别。满彼本者。还能成总也)二彼所起末。既带于本。是故。相望有同有异。三彼带本之末。既为本收。是故当体有存有坏。若不具此三。不成缘起。三中各二故。但唯六。
问缘起法。一切处通。难穷其趣。冀礭陈其相也。
答法藏师。今且略就缘成舍辨。
问何者是总相。
答舍是。
问此但椽等诸缘。何者是舍耶。
答椽即是舍。何以故。为椽令独能作舍。若离椽。舍即令不成故。若得椽时。即得舍耶。
问若椽全自独作舍者。未有瓦等。亦应作舍。
答未有瓦等时。不是椽故不作。非谓是椽而不能作。今言能作者。但论椽能作。不说非椽作。何以故。椽是因缘。由未成舍时无因缘故。非是椽也。若是椽者。其毕令成。若不令作。不名为椽。
问若椽等诸缘。各出小力作。不令作者有何过失。
答有断常过。若不令成。但小力者。诸缘各少力。此多个少不成一令舍。故是断也。诸缘并少力。皆无有令执有令舍者无因有。故是常也。又若不令成者。去却一椽时。舍应犹成在。舍既令不成。故知非小力并令成故。
问无一椽时。岂非舍耶。
答但是破舍无好舍也。故知好舍令属一椽。既属一椽。故知椽即是舍也。
问既舍即是椽者。余筏瓦等。应即是椽耶。
答总并是椽。何以故。却椽即无故。所以然者。若无椽即舍不成。舍不成故。不名筏瓦等。是故。筏瓦等即是椽也。若不即者。舍即不成。筏瓦等并皆不成。今既并成故。故知相即耳。一椽既尔。余椽例然。是故。一切缘起法不成即已。成则相容融。无碍自在。圆极难思。出过情外。法性缘起。一切处准知。
问第二别相者何耶。
答椽等诸缘。别于总故。若不别者。总义不成。由无别时即无总故。此义云何。本以别成总。由无别故。总不成也。是故。别者。即以总为别也。
问若总即别者。应不成总耶。
答由总即别故。是故得成总。如椽即是舍。故名总相。即是椽故。名别相。若不即舍。不是椽。若不即椽。不是舍。总别相即。可准思之。
问若相即者。云何说别。
答只由相即。是故成别。若不相即者。总在别外。故非总也。别在总外。故非别也。(思之可解)。
问若不别者。有何过失耶。
答有断常过。若无别椽瓦。无别椽瓦故。不成总舍。故是断也。若无别椽瓦等。而有总舍者。无因有舍。故是常也。
问第三同相者何耶。
答椽等诸缘。和同作舍。不相违故。皆名舍缘。非作余物故。名同相也。
问此与总相何别耶。
答总相唯望一舍说。今此同相约椽等诸缘。虽体各别。成舍力义齐故。名同相也。
问若不同者有何过耶。
答若不同者。有断常过也。何者。若不同者。椽等诸缘。互相违背。不得作舍。舍不得有。故是断也。若相违不作舍。而执有舍者。无因有舍。故是常也。
问第四异相者何耶。
答椽等诸缘。随自形类。相差别故。
问若异者。应不同耶。
答只由异故。所以同耳。若不异者。椽既丈二。瓦应亦尔。怀本缘法故。即失前齐同成舍义也。今既舍成。同名缘者。当知异也。
问此与别相何异耶。
答前别相者。但椽等诸缘。迭互相望。各各异故。
问若不异者何失。
答有断常失也。何者。若不异者。瓦即同椽。丈二坏本缘法不成舍。故是断也。若坏缘不成舍。而执有舍者。无因有。故是常也。
问第五成相者何耶。
答由此诸缘。舍义成故。由成舍故。椽等名缘。若不尔者。二俱不成。今现得成。故知成相耳。
问现见椽等诸缘。各住自法。本不作舍。何因得有舍义成耶。
答只由椽等诸缘不作故。舍义得成。所以然。若椽作舍去。即失本椽法故。舍义不得成。今由不作故。椽等诸缘现在前。由此现前故。舍义得成矣。又若不作舍。椽等不名缘。今既得缘名。明知定作舍也。
问若不成者何失。
答有断常过。何者舍本作椽等诸缘成。今既并不得有舍。故是断也。本以成舍名为椽。今既不作舍。故即无椽亦是断。若不成者。舍无因有。故是常也。又椽不作舍。得椽名者。亦是常也。
问第六坏相者何耶。
答椽等诸缘。各住自法。本不作故。
问现见椽等诸缘。作舍成就。何故。乃说本不作耶。
答只由不作。舍法得成。若作舍者。不住自法者。舍义即不成。何以故。作者失法。舍不成故。今既舍成。明知不作也。
问若作者。有何失。
答有断常二失。若言椽作者。即失椽法。失椽法故。舍即无缘。不得有。故是断也。若失椽法。而有舍者。无椽有。故是常也。
问约何道理。明六相耶。
答元晓师云。此中总别二相。标其法界缘起道理。以其别缘。而起总德。同异二相。明其缘起相应道理。(以别无同相不成总故。同无异相不成满故。以有别中有同异相。乃得相应成一总满。)成坏二相。显此缘起。离边道理。(以成故非无。以坏故非有。若但成非坏随增益[是]。唯坏无成。随损减边。今有成坏。故离二边。二边离故。即是中道有成有坏亦非一中。是谓甚深缘起道理)。
问论云除事事。谓阴界入等何耶。
答藏师云。此辨定具义。谓约道理说融通。非是阴等事相中辨。故除简之。上言言说解释者。是定故。谓于此中。安此六相之言说。为欲释经文。应知此意。又释此中释六相。非是此处。经文但是论主解释之意。应知。(谓此文出在下经第四大愿初中。经家自说。非是论主率意而作)又此中同相异相者晋经有相无相者。以此前类。名带于总。名有是同。然名互无。名无是异。故不相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