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1-2 17:12:49

大正藏第47册No.1969A乐邦文类-三

摘自《大正藏第 47 册 No. 1969A 乐邦文类》

  华严经 依普贤愿主得生极乐

  行愿品。普贤菩萨。于逝多林末会。发十大愿王。其一一愿皆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我此大愿。无有穷尽。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殿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无数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乃至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极乐世界。又下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贞元疏曰。问不求生华藏。期生极乐何耶。答有四意。一者有缘故。二欲使众生归凭情一故。三不离华藏故。四即本师故。行愿钞曰。有缘者弥陀愿重。偏接娑婆人也。归凭情一者。若闻十方皆妙彼此融通。则初心茫茫。无所依托。故方便引之。不离华藏者。极乐去此。但十万亿佛土。华严中所有佛刹。皆微尘数故不离也。即本师者。如经第三十九云。或有见佛无量寿观自在等共围绕。疏判云。赞本尊遮那之德也。疏又曰。华藏刹海皆遮那境。无量寿佛。去十万亿。并未出于刹种之中。岂非本师随名异化也。

  道纯法师曰。问普贤行愿。是华严流通。何故于世界海中。偏指极乐。既信解圆宗。十方佛刹。皆可往生。结归西方。必有深旨。答普贤为善财海众。说愿王已。结归西方者。盖为信解圆宗人。入文殊智。修普贤行。福慧事理皆称法界。此大心人。虽妙悟本明顿同诸圣。然犹力用未充。未及如来出现普利众生。所以暂依净土。亲近弥陀海众。直至成佛。故经曰。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即斯意也(此文出直指净土决疑集)。

  法华经 闻经修行即往安乐世界

  佛言。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嗔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

  荆溪法华记曰。若有女人等者。此中只云闻是经典如说修行即净土因。不须更指观经等也。问如何修行。答既云如说修行。依经立行。具如分别功德品中。直观此土四土具足。故此佛身即三身也。故此大众即一切众。以惑未断故。故安乐行。是同居净土行之气分也。故不离同居秽。见同居净。问同居类多。何必极乐。答教说多故。由物机故。是摄生故。令专注故。宿缘厚故。约多分故。

  大宝积经 发十种心得生极乐

  弥勒白佛言。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德利益。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向于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世尊何等名为十种心。佛告弥勒。如是十心。非诸凡愚不善丈夫具烦恼者之所能发。何等为十。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二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着心。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六者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七者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八者不着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九者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十者于诸如来。舍离诸相。起随念心。是名菩萨发十种心。由是心故。当得往生。若人于此十心。随成一心。乐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无有是处(经第九十二卷)。

  随愿往生经 娑婆浊恶偏赞西方

  普广菩萨白佛言。何故经中赞叹阿弥陀佛刹七宝诸树。宫殿楼阁。诸愿生者。皆悉随彼所欲。应念而至。佛告普广。汝不解我意。娑婆世界人多贪浊。信向者少。习邪者多。不信正法。不能专一。令诸众生专心有在。是故赞叹。彼佛国土诸往生者。悉随彼愿。无不获果。

  大集日藏经 念佛随心睹见大小

  佛言。欲生清净佛刹。不生障碍。而此众生。应净洗浴。着鲜洁衣。菜食长斋。勿啖辛臭。于寂静处。正念结加。或行或坐。念佛身相。更莫他缘。或一日夜。或七日夜。至心念佛。乃至见佛。小念见小。大念见大。乃至无量念者。见佛色身无量无边。佛身三十二相。于一一相。亦念亦观。皆能明了。随所见相。见青光明。于彼光相。专精系意。无令心乱。彼光出已。从行者顶入。尔时安心。谨莫惊怖。念此青光。于自身中。支体遍行。见身火然。乃至成灰。风来散灭。如是念时。无有一相。十方皆空。如是修者。能于一弹指顷。到一佛刹及无量刹。

  此经所明念佛。虽不定指西方。窃见慈云忏主念佛方法。引证念佛大小之义。故此录之庶览彼文者。知经始末。

  目连所问经 无量寿国易往易取

  佛告目连。譬如万川长流。有浮草木。前不顾后。后不顾前。都会大海。世间亦尔。虽有豪贵富乐自在。悉不得免生老病死。只由不信佛经。后世为人。更甚困剧。不能得生千佛国土。是故我说。无量寿国。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返事九十六种邪道。我说。是人名无眼人。名无耳人。

  十往生经 念佛之人菩萨守护

  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观佛三昧经 佛记文殊当生极乐

  文殊白佛言。我念过去。宝威德上王佛时有长者。名一切施。长者有子。名曰戒护。子在母胎。以敬信故预。为其子受三归依。生年八岁。童子见佛。恭敬作礼。一见佛故。即得除灭百千万亿生死之罪。从是已后。常生净土。得百千亿念佛三昧门。故今释尊复记之曰。文殊师利。汝当往生极乐世界证入初地。

  文殊发愿经 文殊发愿求生极乐

 愿我命终时  灭除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  往生安乐刹
 生彼佛国已  成满诸大愿
 阿弥陀如来  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  满足文殊愿
 尽未来际劫  究竟菩萨行

  入楞伽经 佛悬记龙树生极乐国

 大慧汝当知  善逝涅槃后
 未来世当有  持于我法者
 南天竺国中  大名德比丘
 厥号为龙树  能破有无宗
 世间中显我  无上大乘法
 得初欢喜地  往生安乐国

  楞伽经有三本。此出七卷成文。实叉难陀所译。在四字函。

  善信摩亲经 善信厌女求生净土

  佛在舍卫。有长者女。名曰善信。智慧博达。常有大愿。不乐世俗。自念万物无常。当归于死。天地亦当败坏。何况人身。念我父母兄弟不知罪福。贪欲无厌。我年三五。以许他男。我家兄弟。受取匹帛。我身当往受诸苦难。不如。今日清净。当发上愿。求觅安隐长乐之处。可以自娱。便正一心。自誓身命。尔时天帝现于空中。告善信言。若当自归西方安隐清净法国。先向十方礼拜。慈心敬意念必达也。女便欢喜。澡浴烧香。向十方礼。天又告曰。汝当说颂赞叹阿弥陀佛。善信依教。帝释即化端生男子。手抱黄金。以颂调之。善信答颂。诃男女过。帝释叉手劳之。欲何求索。普世无双功德洋洋。不可称量。善信闻已欢喜。地为大动。说偈归佛。佛即与大众俱飞到其家。善信礼佛。佛便放光微笑。为授二十四戒。善信闻已而得七住。即于佛前化为男子。父母兄弟。皆受五戒(此缘出经律异相第三十八卷)。

  首楞严经 情想多少论报高下

  佛告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沉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守护国界主经 命终善恶感报优劣

  佛言。若人命终之时。预知时至。正念分明洗浴着衣。吉祥而逝。光明照身。见佛相好。众善俱现。定知。此人决定往生净土。若人念佛持戒。无精进心。命终亦无善相。亦无恶相。地府不收。安养不摄。如睡眠去。此人疑情未断。生于疑城。五百岁受乐。再修信愿。方归净土。若人起怜悯心。正念现前。于财宝妻子。心无爱恋。眼色清净。仰面含笑。想念天宫。当来迎我。耳闻天乐。眼见天童。舍此报身。定生天界。若人生于柔软善心。起福德心。身无病难。忆念父母妻子。于善于恶。心不错乱。其心正直。遗嘱家财。辞别而去。定生人界。若人于夫妻男女。恶眼瞻视。举手扪空。便利不觉。身常嗅秽。两目红赤。仆面而卧踡身左胁。百节酸疼。或见恶相。口不能言。声吟叫唤。冤债现前。心识散乱。狂惑颠倒。遍体如冰。手捻死拳身硬如石。此人命终。定入地狱。若人好舐其唇。身热如火。常患饥渴。好说饮食。张口不合。贪恋财宝。命卒难断。开眼而去。此人定入饿鬼。若人身染重病。如在云雾。心神昏散。怕闻佛名。多爱食啖血肉之味。不受劝化。爱恋妻儿。踡手足指。遍身流汗。出粗涩声。口中咀沫。此相现前。定入畜生。

  无量寿修观行供养仪轨(出大藏冲字函)

  尔时金刚手菩萨。在毗卢遮那大集会中。白佛言。我为当来杂染世界恶趣众生。说无量寿陀罗尼。修三密门。证念佛三昧。得生净土。入菩萨位。不以少福无慧方便得生彼刹。依此教法。决定得生上品初地。应先入曼荼罗。得灌顶已。然后从师受此仪轨。当于胜地。涂拭净室。建立方坛。上张天盖。周匝悬幡。上坛分布八曼荼罗。磨白坛香。用涂圣位。坛西安无量寿像。持诵者东坐面像。坐卑脚床。行者每日澡浴。登坛三时散种种华。置二阏伽。或新宝器。满盛香水。置于坛上。于坛四角。安四贤瓶。香华饮食。随力所办。一一加持。殷勤供养。行者即观察一切有情本性清净。为诸客尘所蔽。不悟真理。是故说此三密加持。能令自他清净。

  右仪轨一卷。三藏不空所译。自此文后。列净三业及普礼结界献座观想并结印诵咒总二十四章。非不精切。愿依法行持者捡之。今于中录其简。而可行者。三章于后。庶资广净业云。

  无量寿如来拳印真言

  次结如来拳印。以左手四指握拳。竖大指以右手作金刚拳。握左大指即成。以此拳印地。真言加持七遍。变其世界。如来拳真言曰。

  唵(引一)步欠(平声二)

  由结此印。真言威力故。即变此大千世界。成极乐刹。七宝为地。水鸟树林。皆演法音。无量庄严。如经所说。行者由数习此定。每于定中。见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在大众会。闻说契经。临命终时。心不散动。三昧现在。刹那迅速生莲华中。证菩萨位。

  无量寿如来根本印真言

  次结无量寿如来根本印。二手外相叉作拳。竖二中指头相拄。如莲华叶形。结此契已。诵无量寿真言七遍。以印于顶上。散陀罗尼曰。

  曩谟(引)啰怛曩(二合)夜(引)耶(一)娜莫阿(引)哩野(二合引)弭跢(引)婆(去引)耶(二)怛佗(去)孽跢(引)夜啰曷(二合)帝三(去)藐三(去)没驮耶(三)怛你也佗(四)唵阿蜜?(二合)帝(五)阿蜜?(二合)妒(引)纳婆(二合)吠(微闭反引六)阿蜜?(二合)多三(去)婆(上)吠(准上七)阿蜜?(二合)多孽陛(八)阿蜜?(二合)多悉弟(九)阿蜜?(二合)多帝际(自曳反十)阿蜜?(二合十一)多尾讫磷(二合引)帝(十二)阿蜜?(二合)多誐曩吉(引)底(丁以反)迦?(十三)阿蜜?(二合)多懒(上)弩枇娑嚩(二合)?(十四)萨嚩(引)啰佗(二合)娑(去引)驮宁(十五)萨嚩磨讫礼(二合引)舍乞洒(三合)孕迦?娑嚩(二合引)贺(引十六)

  此真言才诵一遍。身中十恶四重。无间罪。一切业障。悉皆消灭。若苾刍苾刍尼。犯根本罪。诵七遍。即时还得清净。诵满万遍。获得不废忘菩提心三昧。菩萨心显现。身中皎洁圆明。如净月轮。临命终时。见无量寿与大众俱来迎安慰。即生极乐上品上生。

  无量寿如来心真言

  无量寿如来心真言曰。

  唵(引一)阿蜜?(二合)多帝际贺啰吽(引二)

  此真言能诵十万遍满。得见阿弥陀如来。命终决定。得生极乐。

  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出大藏高字函)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极乐刹大善法堂中坐。尔时无量寿如来。告观自在言。一切众生。疾病短寿者。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法门。若人受持读诵。速得无病长寿安乐。即时观自在请佛宣说(咒广不录)若人书写此法。安置塔中。广大供养。右绕千匝。恭敬礼拜。则获智慧。若七日寿命延至七年。若七年寿命延至七十。获得如是长寿安乐。无诸疾病。得宿命通。

  无量寿如来总持法门

  尔时无量寿如来。入普照吉祥三摩地。从定出已。即说一切如来无量寿总持法门曰。

  唵(引)阿蜜哩(二合)帝(引)阿蜜哩(二合)帝(引)阿蜜哩(二合)睹捺婆(二合)吠阿蜜哩(二合)多尾讫?(二合)帝(引)阿蜜哩(二合)多誐(引)弥你(去)阿蜜哩(二合)多哩那(二合)祢誐誐曩计哩帝(二合)羯哩(引)萨哩嚩(二合)吉梨(二合引)舍叉演羯哩曳(引)娑嚩(二合引)贺

  若人用此法门。加持净土作塔。又复书此总持。安在塔内。香华供养。延于寿命。及增智慧。若人于此塔前。倍兴供养。日日诵持满八百遍。发自利利他平等之心。如是依法消除八难。是人命终。不生地狱畜生焰摩罗界。如蛇蜕皮。即生极乐。获大果报。受胜妙乐。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一字真言

  观世音菩萨。说一字真言曰。

  唵(喉中抬声引呼。此下三咒唵字。并同此呼)

  如是真言大悲心观观世音。如法受持。应善修行者。能害过现重罪。一切垢障。尽皆消灭。当得一切诸佛菩萨。天仙龙神。悉皆欢喜。当舍命后。往于西方极乐国土。住极喜地。莲华化生。

  溥遍解脱心真言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于佛前谛观一切。说溥遍解脱心真言曰。

  此道咒二百一十二句。文广不录(此下三咒。经中具有结坛捻印立像等法。文涉一卷)。

  又溥遍解脱心真言曰。

  唵没(二合)啰?么(一)废洒陀(上)啰(二)驮啰驮啰(三)地利地利(四)度噜度噜(五)縒曼亸入缚攞(六)亩佉??(七)莎缚(二合)诃(八)

  又溥遍解脱心一字真言曰。

  唵恶(轻呼一)莎缚(二合)诃(去二)

  若人六时。倍复精进。如法严治身器。依法持诵。满一落叉。是业成熟。观世音菩萨。现金色身。当灭无始一切根本重罪。若不现者。复倍精进。诵满二落叉或三落叉。是业成熟。观世音定当现身执手。指示西方净土阿弥陀佛。坐宝莲华师子之座。复得阿弥陀佛手摩其头。谓同彼土一切菩萨福命功德。舍此身后。往于西方安乐国土上品莲华。具诸相好。识宿命智。得不退转。

  不空大灌顶光真言(出不空罥索神变经第二十八卷洁字函)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即伸右手。摩清净莲华明王顶。时大千世界六变震动。所有十方刹土。过现未来一切如来。毗卢遮那如来。一时皆现。亦同授与清净莲华明王灌顶三昧耶。尔时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毗卢遮那如来。各伸右手。摩清净莲华明王顶。同说不空大灌顶光真言曰。

  唵(喉中抬声引呼一)?暮伽(上)废(无计反)噜者娜(二)摩诃亩捺(能乙反)啰么抳(三)钵头(二合)么入缚攞(四)跛啰(二合)袜亸野??(五)

  若有过去一切十恶五逆四重诸罪。得闻此大灌顶光真言三七遍。即得除灭一切罪障。若诸众生。具造十恶五逆四重诸罪。犹如微尘满斯世界。身坏命终。堕诸恶道。以是真言。加持土沙一百八遍。尸陀林中。散亡者尸骸上。或散墓上塔上。彼所亡者。若地狱饿鬼修罗傍生中。以一切不空如来毗卢遮那如来真言。加持沙土之力。应时即得光明。及身除诸罪报。舍所苦身。往于西方极乐国土。莲华化生。乃至菩提更不堕落。

  秀州海盐普照院释智圆。母丧以遗骨。盛于小匣。日诵毗卢灌顶咒。加持土沙。覆于骨上。殆至盈尺。一日顶骨。忽涌于土面。初不以为然。仍旧覆之。翌日复尔。众皆惊骇。时武夷公权作记以广其事。大智律师。作赞以美之。文见芝园集。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咒(出弥陀不思议神力传养字函)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宋元嘉年。求那跋陀奉制译。合计五十九字一十五句。若人能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无令怨家而得其便。现世常得安隐。临命终时。任运往生。龙树菩萨。愿生安养。梦感此咒。那舍三藏诵此咒。天平寺锈法师。从那舍口授此咒。其人云。经本外国不来。若欲受持。当嚼杨枝。澡豆漱口然香。于佛像前。胡跪合掌。日夜六时。各诵三七遍。所有四重五逆十恶谤方等罪。悉得灭除。现世所求皆得。不为诸恶鬼神之所惑乱。若诵满二十万遍。即感得菩提芽生。若至三十万遍。即面见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一)他伽跢(二)夜哆地(三)夜他阿弥唎(四)都婆毗(五)阿弥唎哆(六)悉耽婆毗(七)阿弥唎哆(八)毗迦兰谛(九)阿弥利哆(十)毗迦兰哆(十一)伽弥腻(十二)伽伽那(十三)枳多迦隶(十四)莎婆诃(十五)

  此咒有六哆字。藏中经本。注多曷切。此为正呼也。龙舒文。恐人不正此音。并改为掇字。擅改咒文。世所不许。有二他字。俱透戈切。跢字都饿切。地字澄买切。唎字上声。与里同音。枳字止音。此咒人所诵持。并不与上一十五句相应。失本真也。欲期效验者。须正此句读。

  无量寿论 往生偈及五门修法(天亲菩萨)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量光如来  愿生安养国
 观彼世界相  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  广大无边际
 正觉阿弥陀  法王善住持
 如来净华众  正觉华化生
 爱乐佛法味  禅三昧为食
 永离身心恼  受乐常无间
 大乘善根界  等无讥嫌名
 女人及根缺  二乘种不生
 众生所愿乐  一切能满足
 故我愿往生  阿弥陀佛国
 我作论说偈  愿见弥陀佛
 普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若人修行五念门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阿弥陀佛。一者礼拜门。身业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意故。二者赞叹门。口业赞叹彼佛光明智相。欲如实修行相应故。三者作愿门。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四者观察门。以智慧观察。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一观察彼国土庄严。二观察彼佛庄严。三观察彼诸菩萨庄严。五回向门。所有功德善根。以方便回向摄取众生。不舍一切世间故。又观察门三种庄严。略说入一法句。谓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菩萨如是修五门。自利利他。速得成就菩提故。

  毗婆沙论 念佛为易行道

  龙树菩萨

  论第四曰。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难行则久可得(是堕声闻缘觉地者)或有勤行精进。以信方便。易行疾至。应当念佛称其名号。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必定得阿耨菩提。是故常应忆念。偈曰。

 若人愿作佛  心念阿弥陀
 应时为现身  是故我归命
 若人欲疾至  不退转地者
 应以恭敬心  执持称名号
 彼佛本愿力  十方诸菩萨
 来供养听法  是故我稽首
 彼土诸菩萨  具足诸相好
 供自庄严身  我今归命礼
 彼诸大菩萨  日日于三时
 供养十方佛  是故稽首礼
 若人种善根  疑则华不开
 信心清净者  华开则见佛
 十方现在佛  以种种因缘
 叹彼佛功德  我今归命礼
 其土具庄严  殊彼诸天宫
 功德甚深厚  是故礼佛足
 若人生彼国  终不堕三趣
 及与阿修罗  我今归命礼

  十疑论曰。难行道者。在五浊恶世。求阿鞞跋致。甚难可得。略述有五。一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无赖恶人破他胜德。三颠倒善果能坏梵行。四声闻自利障于大慈。五唯有自力。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过数里。易行道者。谓信佛教念佛三昧。乘弥陀愿力摄持。决定往生。如人水路行船须臾千里。亦如劣夫从转轮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轮王力也。

  大智度论 乐多集功德者。求生净土(同前)

  论四十三问曰。菩萨法应度生。何以但至清净无量寿佛国土中。答菩萨有二种。一者慈悲心多为众生。二者多集诸佛功德。乐多集功德者。至一乘清净无量寿国土。好多为众生者。至无佛法众处。赞叹三宝之音。又论四十五曰。菩萨有二。有先自成就功德。然后度众生。有先成就众生。后自成就功德者。

  妙宗钞问曰。观经上品。是出假位。合在秽土。利益有情。何故求生净土耶。答今十向菩萨。求生净土。乃是大论。先自成就功德人也。故十疑论明。未得无生忍已还。要须常不离佛故须求生(十向菩萨。约别教说。约圆即十信位)。

  大智度论 释迦弥陀各有净秽国土(同前)

  论三十六曰。当知。释迦文佛。更有清净国土。如阿弥陀佛国。阿弥陀佛。亦有不严净国。如释迦文佛国。又三十八卷曰。此间阎浮恶故。释迦寿应短。余处好故。佛寿应长。

  又涅槃经二十二曰。西方去此三十二河沙乃至有无胜国。所有庄严。如安乐世界。我于彼土。出现于世。

  观经疏曰。应佛皆为两量。逐物随缘参差长短。妙宗释曰。佛佛既皆三身圆证。应身被物。物寿长短。岂不随顺。各示两量故。弥陀现长。亦能现短。释迦现短。亦能现长。

  起信论 娑婆不值佛专劝念佛(马鸣菩萨)

  复次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性弱。以住此娑婆。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欲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求离恶道。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

  贤首起信疏曰。往生有三位。一如莲华未开信行未满。未名不退。但以处无退缘故称不退。二信位满足已去。华开见佛。入十住位。得少分见法身。住正定位也。三三贤位满。入初地已去。证遍满法身。生无边佛土。如佛记龙树等住初地生净土等也。此中毕竟等。是后二位。

  四明融心解曰。此土浊重。十信方出苦轮。彼土境胜。九品悉皆不退。故今托彼胜境修观。纵理未显。见爱俱存。舍报必生无退转处。起信令观彼佛真如法身者。自非一心三观。将何观之。今家以三观释经。与马鸣之意。更无少异。故十疑论。令想弥陀法身报身光明相好。故知。往生之行。正在三观。想彼三身。舍此求彼。初心不退。其义皆成也。

  思惟要略法 利钝二根观佛相好

  观无量寿佛。有二种人。钝者先自观察额上一寸。除却皮肉。但见赤骨。系念在缘。不念他念。心若余缘。摄之令还。次观赤骨。辟方一寸。令白如珂。又复通变其身。皆作白骨。无有皮肉。更变此骨身。使作琉璃光色清净。从此琉璃身中。放白光明。自近及远。遍满阎浮。唯见光明。不见诸物。还摄光明。入于身中。既入之后。乃于光中。观无量寿佛。结加趺坐。颜容巍巍。如紫金山。系念在佛。不令他缘。常如与佛对坐不异。若利根者。但当先作明想晃然空净。乃于明中观佛。便可得见。行者若欲生彼国者。当作是观。次观诸法毕竟空相。而于众生。常兴大悲。所有善本。尽以回向。愿生彼国。便得往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正藏第47册No.1969A乐邦文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