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金刚 发表于 2011-6-23 11:48:35

非常珍贵的教言: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开示录

问:什么叫随缘?
答:我们所说的随缘,是一种“不为外境所转,自在的心境”。而不是谋事不成而放弃:“算了吧!随缘!”——这只是借口。我们常因自己内心的无明,而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抱怨不已,那么我们来看看那些圣者的生活:比如色德活佛,他的生活是如此简朴,住的房屋四壁透风,窗上的玻璃也残缺不齐,而他老人家却安之若素,因为他的心是自在的。真正的随缘,就是面对任何外境,皆能任运自在,不为境转。

问:如何作一个修行人呢?
答: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当常观无常,体会一切诸法苦空无我。有人见到诸种衰败之相而生起烦恼或生起出离之心,而此心即是与法相悖的。我们周遭的事物时时都在现起生死、兴衰的幻相,衰败故然是无常,兴盛又何常有一常法的存在呢?人们执着此幻相,争斗不息,而在面对死亡时,他们又能如何呢?常做如是思维,我们就会以一颗慈悲的心对待他人,慈悲那些因无明而陷在痛苦深渊里的人;并在这种思维里逐步地使心安住在法上,调伏自己的习气和烦恼,无论是利乐还是衰败,都不会使我们的心受到伤害,这就叫修行。

问:我应当依止怎样的上师呢?
答:判断一个上师,不要仅看其外表,而要从他的功德成就上来观察。人们喜欢从外表来判断人和事,见到那些衣着华丽、贡高我慢、幢幡伞盖的修行者,即认为是大活佛;若见衣衫褴缕,待人和蔼的人,即不以为然。而事实上,真正的大德,比如华智仁波切、木鹏仁波切、蒙赛堪布、敦炯法王等,皆衣饰平常,甚至寒酸,而其修证却为世所钦。还有的人则陷入了另一个误区,认为苦修才是真修行,而见到福报较大的修行者,即不认为是修行人。我们不要为苦行或安乐的外表所惑。所以,我们应追随真正了解法义、行为与法完全相合的上师。那些无为的、无事的上师才是真正与法相合的上师,这样的上师值得我们去依赖。

问:如何了解法义呢?
答:要了解法义,至少要从菩提心和智慧两方面来把握。如果他是真的上师,他的菩提心应是无私、无贪、广大,不落任何一个方向的,无私奉献而不图回报,直至成佛也不会改变的。其智慧的表现是无执的,不为任何外境所转,能包容一切的。如果一个人在分别法义时,固执一是地表达一种观点而排斥其它,顽固而绝对,那肯定很危险。
    法义要从两方面来讲:一部分是随顺因果的世俗谛,另一部分是超越因果的空性。说世俗谛时,要遵从因果律;说超越因果的空性时,要能包容一切。如祖师所说:“芥子纳须弥”,“自性与五方佛无异”等等皆是说诸法于大空界中本来平等,无论是释迦牟尼佛还是莲花生大师,其本质是无别的。大家了解出离心、大悲心和无二的智慧,能够真正了解这些法义的真谛就可以了,即使我们没有机会、智慧、能力去了解很广大的法义,但只要了解自己的上师,自己的传承就够了。就我而言,我了解我的传承和法义。如果有人很了解他自己的传承、法义和空性,没有任何宗派的执着,圆融无碍,我会非常随喜;如果有人自称懂得大圆满,想以自己所知凌驾于他人之上,以此来谋取地位和名声,此非我所乐见。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对自宗产生信心,了解自己的上师,对法产生定解,知道如何入手,多观照、调伏自己的心,以自己了脱生死为界限,而不必为那些无关生死的琐事而耿耿于怀。

问:如何理解因果、无常?如何超越?
答:因果是轮回的“自性”,轮回是因果的“显相”。因果本即“无常”。“因果循环”不过是“无常”的本质,“无常”是外境的不断迁流变化。因果的自性是善恶,而它却是“无常”的,刹那不住,念念生灭;而“无常”的自性是佛的智慧,如果我们只见到了事物的迁流变化,那只是看到了无常的“幻相”而非本质。如果我们的心安住于“当下”,不为外相所动,一切“无常”的显现即失去了它的意义。只要我们的心“不为外境所转”,我们就超越了因果和无常;只有超出了因果,才叫“出离轮回”,因为“轮回”乃“因果”之显现。懂得此理,在面对任何事情时,心才会安住,随缘不变;于诸事业,虽尽力而为,却不执着、不造作,随其如何变化,心始终如如不动。

问:如何知道自己修何法要更易成就?
    答:作为一个真正的上师,他会知道该用何种方式来调伏何种根器的弟子。年龙上师在调伏我时,就让我去闭关。刚开始时,我的烦恼异常炽盛,而到最后十天,我获益匪浅,这十天的证量成为我这一生中最殊胜的把握。其后,我在求教于恩师色德仁波切时,恩师说:“你只要勤加观照即可。”果然,在不断地观照中,我的“大圆满证境”突飞猛进。这里的关键是要将自己的心,与上师的心,与法相契合,如是才能踏上解脱之车。
    有许多人不是这样,他们在小本上写着要求《金刚亥母》的修法,要求《金刚瑜伽母》(明空版主按:两个比“白天中的星星”还要珍贵的密法传承!)的修法等,逐一去向上师求取;然而这样修真能修成吗?我1995年开始,给年龙上师父母、色德仁波切等很多上师作过翻译,很多人求到了各种各样的修法,但却未能蒙受真正的法益。何以见得呢?因为他们很多人依然生活在无尽的“是非”之中,如果他们真的从求的法中得到了法益,心中就会自然涌现出智慧,这种智慧是无缘的、自然的,这种智慧会自然生起无尽的大悲,它可以包容一切众生:“你可以犯错误,我不能犯错误;你可以对不起我,我不能对不起你;我一定要引导你,宁可舍弃生命,也要渡化众生”,这才是得法的标志。如果做不到这些,即可知其未获法益。
   能海上师于康萨仁波切面前求法时,开始亦如前所述,今天求这法,明天求那法,上师都满了他的心愿。能海法师于这些法中并未能获得修法的证量,便去问师:“我当修何法?”上师笑曰:“你就只管自己求东求西,就是一直不问上师自己该修什么法。”能海法师很惭愧,说:“当从师教。”康萨仁波切即让他将自己的经书都放到藏经楼上,而按适合他的次第予以引导,能海法师遂得大益。过去有很多人走过这样的弯路,以后也还会有很多人犯同样的错误,因为很多人不明求法的目的。求法是为了解脱,而不是求法本身;求法只是方便,解脱才是智慧。


问:如何能对上师生起信心呢?
答:这需要一个过程。就我个人而言,也是如此。开始,上师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善知识,虽然从理上讲,上师是佛,但在内心可能并不完全信服,一直到自己真正趣入修行时,才感知到“上师的确是佛”。到现在,我在法上有了这样的把握,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上师即是自性的显现”,无论任何违缘都无法破坏我对上师的信心,因为我已完全领受了上师自心的智慧,我已趣入了这种本智,我不可能与自己对立,正如我们不能说虚空包容了虚空一样,我坚信,“上师即我自性之智慧,我和上师不可分割”。因此,对上师的信心是与自己的修行,与自己对法的把握密不可分的,对法多一分领受,对上师的信心也会随之增强,而这种信心的增强,也会使自己在法上获得更牢固的把握。


问:我们对上师的教言一时并不是太明白,怎么办?
答:不一定要强求“当下即懂”。这正如男女初恋之时,女方如果希望男方拥抱她时,她可能会说:“我很冷。”而男方如果把自己的衣服脱下给她披上,她会恨郎不解风情,但也会很感激,因为男方的行为矜持而不造作,这是她乐意接受的。弟子与上师也如此,只有到弟子的修证与上师完整地统一的时候,弟子对上师感情才会升华,现见上师即自性,我们称此为“瑜伽”,即“完整地相应”,是“弟子与上师无别”的境界。
    上师在对弟子行度化时,可能会随顺众生的习气,以“贪”的方式而行摄受,你自己就可能依这种摄受力而逐渐与上师接近,直至与上师无别相融。如果我们在上师座前听法时未能于当下明白,这也不要紧,上师的加持随时都在显现,而你自己的“信心之环”何时可与上师的“大悲之钩”相扣合,这需要因缘的成熟。如果我们不断思维上师所讲的法义,不断以这种法义观照自己,那么也许有一天,你离开上师身边而独处时,会有某些事与上师所说完全一致,而当下理解上师的密意,这会对你的心产生震撼和加持,会使你的修行突飞猛进。

问:能不能给我们传个修法呢?
答:把握自己当下这一念,使心安住在最微细的当下,坚信自己,不要再妄想起伏,使自己逐渐证悟本原的智慧。要用心体会,了知此智为你“本即具有”,所谓“出离轮回”而得自在,就是要将心的牢笼粉碎。心产生心念,心念产生因果,因果产生轮回,轮回产生苦乐,苦乐产生出离心。如果你明白了心的自性如此,超越了它,心住当下,而不跟随它,随着执着的减少,烦恼也会随之减少。先用这样的智慧之剑斩断烦恼的支分。要明白,最大的苦源于最重的“执着”,通过上面的“观照”使自己的执着变得“轻微”;而要超越它时,才是修习禅定的时候。在这种“无修”之中产生的诸种觉受,称之为“法味”;心头产生的踊跃即“法喜”;真正安住时叫“禅悦”;当你真正放下自己的烦恼和分别,如理去做,称之为“布施”,因为你已经放弃了“自我”;如果你能依上师的教言时刻调伏自心,以正知正念来观照自己时即是“持戒”;无论顺逆皆能如是观照即是“忍辱”;永不放逸即是“精进”;心住法义而不散乱即“禅定”;通达此意而不执着谓之“智慧”。果能如此,“六波罗密”为汝本有,何须三大阿僧祗劫。“修行成佛人皆有,不修成佛我独有!”我是敦炯法流的法主,而我们这个法流最殊胜的口诀即是“不修成佛”。如果你们能如是奉行,那么我所达到的,也是你们所能达到的境界,这是最胜的修法。

法界金刚 发表于 2011-6-23 11:49:05

问:年龙上师与色德上师在传大圆满时有何异同?
答:大圆满有64种直指令证悟的方式,每个上师传授大圆满的方式都不同。比如色德上师,他并不直接讲大圆满,而是旁敲侧击给你讲与大圆满相似的法,而不讲本质的,当这所有相似的法都被破除的时候,剩下的便是大圆满了;而年龙上师则不同,他们是用棒喝的方法“直指本源”(明空版主按:这就是年龙寺法脉的殊胜之处,“谁修谁知道”!),使你当下断除对相似的法的执着。一种是包围的方式,一种是化解的方法,是两种不同的方式。
    我第一次在年龙上师处听受大圆满时,他们将所有的精华集中一处,突作做棒喝,使我当下契入,成为自己的大圆满。这时,上师如同磁铁,我如同铁屑,刹那之间即在这种吸附中获得了利益,这是与我的心、我的根性和因缘相应的。其后,在色德上师来汉地时,与上师谈论,上师问我懂不懂大圆满,我说懂一点,就给上师说了,上师说我与他是同一种证悟方式。在此之后,也多次与色德上师讨教,不断从他那儿得到他的大圆满的要点。
    据我所知,现在的汉地众生,大多并不适合那种棒喝方式,不能像禅宗祖师那样打烂一个茶杯即能顿悟,其心中之灵犀未现,即使把整个瓷器店都砸了也没用。色德上师的口诀,就是用相似的方式,将你相似认识的念头纷纷斩去,使你的心渐渐稳定下来,我从这种方式中获得了很大利益。我现在是将年龙上师和色德上师的两种大圆满合在一起,自己去领会,也想方设法让别人也领会。我第一次给人讲大圆满时,在方式上采用了色德上师的方式,是将你的思维的边际斩断;而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动作,是采用年龙上师的方式,这两种方式真是相得益彰,十分有力。

问:如何善护因果?
答:在发心上,要先求已利。有人说,“我发心利众,宁可舍弃家庭!”事实上,如果你不能自利,如何能利他呢?我们发心的究竟目的是为了众生,但在眼前先要能逮得已利。年龙上师、色德上师皆持这样的论点。求法、修法要踏实,有些人只是记住了一些口诀,而忘了反观自身,使心法相应。比如说“轮回之苦”你知道吗?他可能会马上给背一通:“轮回苦、空、无常……”,但他并没有深思自己的问题。
   我们求法、修法,在因果的取舍上一定要细致,我们求法、修法时遇到的各种违缘,皆是往昔因果取舍不细所致。如佛相好,具足三十二相,皆因往昔修诸善法而来。尤其是佛的庄严顶相是从恭敬善知识而来。佛往昔为求“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四句偈,宁愿身点千灯以作供养,而置身命于不顾。我们说求法时,应恭敬承事上师,如经所言:“如侍国王”。如能以如是之心侍师,外侍师法即圆满;内怀真诚,内侍师法即圆满;自己的智慧与法义能够相合,密的侍师法圆满。所以,侍奉上师“如侍君主”是很重要的。不要从上师的身影上跨越,不要跨越僧人的衣物,要恭敬三宝。敬重是一切功德的泉源,佛见一切众生皆是佛,因一切众生自性平等,要敬重一切众生,所以要严谨地要求自己,谨慎地取舍因果。
    果能如是,则能使自心广大包容一切,除成佛以外,我们已无别的去处了。若见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即超越了因果,是超越了对立的智慧。有人说除了此法、除非彼法,否则无由得证大圆满,如此绝对的说法即为有相,《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种“绝对见”必会有摧毁他的另一种见,所以包容一切才能消除对立,能够尊重一切诸佛、菩萨、众生乃至自己,则已超出了轮回的一切因果显相,因清净的心已包容了不净的轮回。如《维摩诘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在密法中即称为“净相”。见上师作“佛”想,见其眷属作“菩萨”想,见其房舍屋宇作山河大地“越量宫”想,如是心中自生清净,而不会产生污秽不净想、衰败想,这是趣入证悟究竟解脱的殊胜道路,这即是“善护因果”。
    我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违缘呢?因为有很多分别和恶业在给我们作障道。它使我们的心与觉悟产生距离,如果我们开始包容,断一切恶,行一切善,调伏自心的话,这种距离就会逐渐减轻,障道和违缘也就会自然消除。如果能如是体会,对一切生平等心、清净心,则不愁不觉悟了。这是对因果的取舍。尽管这只对因果的取舍,但是如果你的确把握了它,就懂得了出离,懂得了成佛的道路。所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因为当你真正开始慎于造因时,就已经趣入了佛的智慧了。有智慧的人才不去造恶因,而凡夫们因多造恶因而增加了自己与觉悟的距离。在因果的取舍上,一定要向那些大成就者那样,非常细致。每一微细之因都会结出一个大果,所以谨慎一切,常忏恶业,亦令诸善业发扬光大,再令心趣平等,不再造作任何因果。自性是超越因果的,而要超越因果,必须完全包容它,而不是与之对立,这是从因果上获得觉悟的方式。

问:何谓根本上师?
答:在密法中有六种上师,有三种称为“根本上师”。就大圆满而言,赐予大圆满灌顶,念大圆满传承,传授大圆满口诀的称为“三恩根本上师”。仅具其一或二,称为“一恩根本上师”或“二恩根本上师”。在此之外,还有“有缘上师”,他不一定给你传法、灌顶,但对你的修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比如有许多上师给我传了大圆满灌顶、口诀和传承,但我并没能明白,所以仅称之为根本上师。年龙上师给我传大圆满口诀时,让我很容易趣入了大圆满的智慧之中,所以年龙上师是我一切根本上师中最殊胜的根本上师,也是有缘上师。

问:为什么您不给人赐予灌顶呢?
答:我这么多年一直未给人传授正行灌顶是有缘由的,因为我认为人们对我的信心是会变化的——只要他还没证悟。而我是需要他们几乎有不退转的信心才能传法。我一直用“了义的智慧”给你们讲一些平常的法,如因果、无常等,我都把他们和大圆满的自性光明相结合来讲,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因为如果你们真正能够明白,即使我未灌顶,但你们会对法义产生定信,由此而对上师产生坚定的信心,因为只有通过法喜产生的信心才是不退转的。
    所以,我觉得急着去传灌顶、传法实在是次要的。灌顶容易,护持戒律很难,如果我真的要对弟子负责,我一定要对他的戒律负责。我首先要让他懂得了我的法,通过法让他来了解上师,如果在这时他产生了信心,这才是坚定的信心,在这种基础上,为了使他获得更大的超越,才有进一步进行灌顶的必要,这是对别人、对自己都负责的作法。
    一个人守持戒律的程度,就代表了一个人“心的清净”的程度,如我前面讲无常时所说,你对无常的认识有多少,就代表你的见地有多广,定力有多足;你对因果有多大认可,就可知你内心的坦荡程度。如果在别人杀你时,你当下知道这是因果,而真正地发自内心地不生怨恨,就说明你已得了“法忍”。此非“常人”之境界。初地菩萨行布施时,可将头、目、脑、髓尽施于人,虽极痛苦,而能“堪忍”;二地菩萨更能因此而发菩提心,愿其以杀我之因缘,而早得解脱,此可见其“法忍”程度。我们自己又如何呢?比如我们坐车时,我们会不会因为别人抽烟伤害了我们的利益而起嗔恨?哪怕是一念之间,只要会起嗔念,就说明我们对因果、菩提心未能真实把握。如果你认为这很自然而能“堪忍”,那么你对法已产生了一种确定的见地。如我们能现见因果的虚幻而不起执着,又能护持因果,即是一种很好的、不易做到的法行。我所讲的所有法,只要能做到究竟处,就是大圆满;即使未达究竟,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就不会背离佛法。
   我不指望人们能“言下即悟”,但我愿意为别人“言下即悟”做任何铺垫。这是一种甚深的法。它包含了许多大圆满的证德。利根之人,即使未闻其后的口诀,见此指亦能见其月;中下根的人得此法义,只要不背弃法的情况下,我为其做“觉性妙力灌顶”,在弹指之顷,令其证悟是有把握的。
   这是我很放心的一种方式,你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那么多戒律束缚你,如果你想离开,就可以离开。你在我身边时,我已竭尽全力利益你了,你也会心安理得,因为已得到了法。如果你见到一些现象,不堪忍而选择离开时,并不犯舍弃上师的戒律;只要不对我起邪见、诽谤,好好去依止自己有信心的上师即可。这样做,我觉得我对我的弟子很负责任。
    我要灌顶,就一定要在弟子的信心坚固不退,觉悟上已经契入之时,才会为使其功德增长而赐予灌顶。
    我在接触过各种人,包括知识分子、妓女等等。他们并不知道我是谁,不知我是学佛的,以为我是作家或是别的什么身份。我用大圆满的智慧引导他们,用菩提心来摄受他,鼓励他解开他们心灵的结。他们都从这种法行中获得了真实的利益,已经得到了我的智慧;尽管没有从形式上皈依三宝,但已皈依了自性三宝,已经是我的弟子了。那么在他们面临死之“中阴”现起时,我会出现在他们面前,使他们得到救渡。
   “一切法皆是佛法”,而不必有一定的形式。如果证悟了自性,就可以把一切法运用于佛法,而无所障碍。
我久已发菩提心,所以所有见、闻、觉、知的众生皆会究竟成佛。

问:大圆满的修习是否也有“从有为到无为”的过程?
答:这有初发心与纯熟的差别。比如开车,一个新手要经常考虑转向灯、刹车、离合器等等;而老手会在不经意中,已完成了这些过程。所以,现在无须管他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自己的贪、嗔、痴、慢、疑还未转化为智慧,它就还对你的心有作用;只要还有作用,你就必须去改变它,哪怕是刻意的。开始是造作的,以后就会越来越纯熟、自在。大圆满本身是任运自在的,但我们这为习气所缚的心,却不是任运自在的,汝心若能任运自在,当下即无所谓“自在”的名相。如《文殊不可思议三摩地经》中,世尊云:“文殊师利,汝当趣入不可思议三摩地!”尔时,文殊即白佛言:“世尊,我即不可思议,云何更入不可思议!”一语道破,此为不二法门。

问:如何看待人们常说的“禅净双修”,“禅密双修”等说法?
答:我不赞成这类说法。一切法门都是“不二法门”,何来“双修”之说?“法无高下,契机则灵。”念佛即念咒,念咒即念佛;念一佛咒,即念一切佛咒;念一切佛咒,亦即念一佛心咒,因一切诸佛同一体性故。如同美国的天空与中国的天空其性即一,了无差别,由心之造作,乃取分别。一切法的目的即是“调伏自心,究竟成佛”。佛曾说:“四十九年,未曾说法”,“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所以,佛法即为觉悟自心,与宗派无关,如何能够觉悟的道路,都是最胜道路,无需掺杂其他。

问:怎样能让更多的人得到佛法之益呢?
答:这需要将佛法与生活完整地结合。长期以来,我国的佛法长处深山之中,尽管有过辉煌的时期,但总是“佛门广大,不渡无缘之人”,人们都不去极力宣传。我们说佛法如此善妙,却没有多少人信仰。这就是弘传方式的问题,我想把佛法变成科技一样,普遍地弘传,这就需要将其与生活结合起来,让所有的人都活在智慧之中,活得潇洒、痛快,“用佛法来指导生活,用生活来实践佛法”,这就是大圆满的轨道,我在设计这种生活。
    我所说的这个“佛法”,是一个抽象的说法,它指的是大圆满的智慧。人们能够生活在这种智慧里,可能并不知道这就是佛法,但却真正得到了佛法的利益了。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为什么传播如此广泛?就在于他们在不厌其烦地宣说。佛教为何不这样做呢?我觉得佛法的传播是有障碍的,就说汉地吧,就很少见过僧人参加婚礼的,这就是说佛法没有走向生活,没有走向社会,只停留在寺庙里,并不是说那是最好的,只是说为了利益更多的有缘者,我们应该发现一个更加合适的道路。世界各地那些真正了解密法法义的上师们,都在做着这样的事情,以前我觉得我势单力孤,而现在看看那些身在国外的上师们,就知道我们已经落后了,我们如是去做,我想一定会对众生有广大的利益。

师问弟子:“何谓无常?”
答:“无常乃心之显现。心若安住,即无无常。”
问:“如此你于外界器情世间之瞬息万变又作何解?”
答:“此无常也。”
问:“如你前所说,汝心不动,即非无常,而此当下,外界之变动尚在。如汝所说,只是对自心而言,仅局限在自利上,而没有超越我执,没有将器情世间与已同体而观,如此则无法证得诸佛之智。”
问:“何为因果?”
答:“因起心动念,而生诸行为,由行为而成诸因,经缘会合,因缘成熟,乃生诸善恶果报。
问:“你如何认识呢?”
答:“依佛所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问:“如汝所言,因由心之动念,则不动即可,为何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好事、坏事皆无必要,即使作了坏事也无所谓,因为心不动念,如虚空无有好坏。”
答:“弟子不明此理。”
    师即作开示:此如恭敬上师一样。如米拉日巴所说,“轮回之苦谁为解脱,唯有上师加持乃堪能;轮回之苦何其迅速,唯依上师加持乃能超越!”热琼巴闻此道歌,乃生忏悔,想到人生如此无常,而自己却连上师也失去了,堕落轮回险处时,谁能为作救护!即作种种祈祷,磕头血破,乞师原谅,乃至晕厥,醒时见师在其侧。热琼巴因三次拒绝上师的调伏,故三生之内不能成佛。普贤如来说:“上师即佛,师是法,如是上师亦是僧。”上师是三宝之总集,从本而言,即自性的显现,如不明白,在因果的取舍上会有错乱。缘起造因果,因果在缘起之中。造恶因而遇善缘,则会有“善恶间杂”的果报;如遇恶缘,必生恶果。在未能圆满地安止在佛智中时,纵入禅定,亦是我执,未见诸法实相,仍然是分别我执的造作,仍在因果之中。只有明心见性,洞见一切因果之自性,超出因果,再不受因果的束缚。在未能超出此境,总是轮回之客。何人能于此无常之境中而做拯救呢?唯有三宝。三宝之总集即上师,无常到来时,上师即是你皈处和引航。因为上师是你究竟智慧的圆满体现,依靠上师即是依止圆满的智慧,信任上师、祈祷上师是一切修行中最殊胜的修行。因果是善恶念的起伏,我们漂泊轮回,使我们不得自在的根源即恶业,故当忏悔恶业;而善业能使我们接近无为的真实。“自净其意”是最重要的,心澄意净,何来善恶?因果是轮回与解脱之间的枢纽,一有执着,则生因果,而入轮回;无所执着,即近佛智;超越了因果,即是解脱。因果取舍更重要的是现前当下这一念,取决于你的发心是否清净,认识是否广大,做事是否稳健,取舍是否公道,是否能很细致地面对这一切,这才是最重要的。

问:在听大圆满前,是否一定要如量地修集加行?
答:是的,在没有通过加行使自己的心稳固以前,即使听了大圆满的口诀,亦了无所得。就有这样的例子,很多人未能如量地修集加行,就去听了口诀,结果发现大圆满的口诀是如此简单,觉得什么也没听似的。

法界金刚 发表于 2011-6-23 11:50:00

问:再将无常的法义总结归纳一下好吗?
答:我们讲无常,是说心念、外境,乃至因果的幻现、幻灭都是不真实的,是无常的。当你认识了无常,你要做的不是随顺因缘和无常。随顺它,即是因果轮回,这于法于我们的究竟解脱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一切无常如同阳焰,不应追随;了知此性,不起执着;了知了一切无常,于法修行应起精进;了知无常,即当安心,如如不动;了知无常,应知一切无常之自性本来平等故,当知一切无常即诸佛之智慧显现。这是我所说的“无常”,而不是为了让你随顺无常。如果你的心随着无常的因缘而去,即追随了因果而造成轮回的业患,于修行来说毫无功德。“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才是我们要把握的。
    虽然我们不执无常,只要你未得究竟,无常的力用就还会对你起作用,所以就必须依止善知识,精进修行,使心与法相合。
    观想无常有大必要,是究竟成佛的道路。我们观无常,并不是为了要得到一个无常的法,而是要得到大自在,趋入究竟成佛的道路,此为“真实之语”。
    如果你真的把握了无常,超越了无常,即超离了轮回。因果显现,而不追随,心已不再造作。当你知道了心的动念是无常的,就知道了它“本即空性”,不仅从外表,亦从本质上了知了它的空性。把握了这种显空无别的道理,除了成佛,你还能到哪儿去呢?佛说:“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果我们把受、想、行、识等一切无常空幻的法全部放弃,在此当下安住,你认为还有超越于此的法门吗?

问:请开示一下阿弥陀佛的修法?
答:在藏传佛教中,念诵“噢木阿弥达巴舍”与汉传念诵“南无阿弥陀佛”没有什么差别。无论你是为往生、为觉悟还是为成佛而念诵“阿弥陀佛”,都要将阿弥陀佛与上师无别而观,即将上师观想成阿弥陀佛,他一定来引导你。只要诚心地祈祷,就可以趣入加持。颇瓦、上师瑜伽等修法无不如此。只要你具足信心和因缘,仅依此祈祷和修行,即可与上师无别相融而获得究竟成就。我们所说的观想,不是简单地观想,而是要将阿弥陀佛的顶髻、眉间白毫、手指、乃至每一毛孔都清晰地观想出来,虽然显现却无实有,显空不二,如镜中影像,明确了知,此即上师阿弥陀佛,而做诚心祈祷:“我愿于上师阿弥陀佛完全结合在一起”。此阿弥陀佛即“你自心之显现,与自性无别”,如是修行,即有可能证悟殊胜的大圆满,如能证悟此空性之见,则能稳操此生成佛之胜券。
如果你是想往生,就这样修行;如想获得觉悟而成佛,知上师与自性无异,能如此相合则定能成佛,这是对念佛法门的开显。

问:忏悔业障最好的方法是不是念诵《无垢忏悔续》?
答:最好的忏悔并不是念诵什么,而是修行空性和菩提心。当你生发菩提心时,一切业力都会被转化;当你修行空性的时候,一切恶业就会穷尽。

问:如何发起菩提心?
答:这有深观派和广行派不同的要点,分别由无著菩萨和龙树菩萨传出。依无著菩萨的传承,是依靠圣言量而了知,一切众生均曾为我父母,为我父母时,亦曾于我爱护有加,具大深恩。而今彼等尚在轮回苦海中漂泊,我愿以我所修习佛法的全部善业回向给他们,愿彼在值遇佛法,趣入解脱之前,无诸苦痛。此心生起即为“慈心”;思念众生苦毒,而发愿代受诸苦的心,称为“悲心”;见众生有任何善业,而净心随喜,愿其功德增长不退的心,称为“喜心”;无论冤亲,皆平等护念,称为“舍心”。此为修心法,长此修行,即会生起菩提心。

问:如何理解“不分别”之意?
答:虚幻的事物随着虚幻的因缘而显现,亦随其因缘而灭,此即诸佛如幻意。譬如彩虹,因缘而生起,最后亦随因缘的消失而消失。因此,当其未显现,心不作期待;随其消失已,亦不作追随。如佛所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如此,一切生灭皆是虚幻,了知此意,在诸法现起、消失的当下,心不作分别、执着,汝心本来即是清净。
    这是智慧,与愚昧是不同的。比如从未见过彩虹的人不执着彩虹,这没什么稀奇;已见诸法之相,而不起执着才叫智慧。所以说“入世”才能“出世”。如果你对出世有了把握,在世间时就应有把握;如在世间没有把握,出世也不可能有把握。所谓喧闹的世间,只不过是因心的执着而显现,一切显现如同眼花,一切音声如同谷响,皆是缘生缘灭之法。一切念想分别都是自性智慧的现起,因你不识其本性,而执其为烦恼。如不执着,随其生灭,与汝何干?五祖大师说:“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因你执着,执幻为实,则生因果轮回;如果你不执着,那就“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这样即能臻真正平等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无缘大悲会油然生起,此即圆满佛果之道。所以说“无分别”不是不知道,而是“无执平等”之意。

问:为什么密宗里总说“愿速成就上师位”?
答:因为“上师即佛”的缘故。我们在修法时,一定要认持这一点,而且必须证实上师是佛。如果你证实了这一点,在你祈祷上师时,就契合了佛的法性。
    这是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自己的所依,就如人们心中存着希望,就有可能战胜死缘。就如同唐山大地震时,有人被困在瓦砾中二十多日,仍然还活着,就因为他有坚定的求生信念。如果你了解了“上师是佛”,相信了这一事实,并为了使自己得到“上师无二”的成就而努力的时候,你会把它当作一种目标,而倾尽自己的信心,精进不懈地去做,这可使你战胜一切违缘。
    在普贤如来宣说的《应成续》等经书中,说法有两种,讲“成佛之因”的是显宗,讲“本来果位”的是密乘。如何发心成道,是因乘,即显宗;一切众生本来即佛,如何回归本来智慧中,谓之密宗。佛为断众生对于法的疑惑,而示现了显、密导师不同的法行。如显宗的导师释迦牟尼佛,因见四门苦境,而去修苦行以求离苦,后发现苦行并不究竟,离开苦行林,受牧羊女供养的牛乳,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而在密宗里,莲花生大师示现的是无父无母,由莲花中自然化生。大圆满第一代人间的导师嘎绕多吉,是金刚萨垛化身仙鹤,口含金刚杵,在一位公主心间啄了一下,金刚杵化光溶入心间而受孕,生下一子。到了他七岁时,不经任何学习,即可在与所有班智达辩论时稳获全胜,公主的父亲便为之取名为极喜金刚。后结集大圆满640万续。密宗的示现即是如此。从果位示现,并不是要你把上师想成是佛,而是一切众生本来在基位时便自性是佛。上师只是以其示现,让你了解佛所具有的功德、支分,教你如何返本归原。在显宗里是要多方参求寻找的,而密法中却无需寻找,因为“本来即是”的原故。所以能修密法,需要很大的善根福德因缘。人生难得,真正的上师更难值遇。
    我以前虽从理上认同了上师即佛的道理,但心中仍有障碍,比如说,释迦佛可以一切音声而为说法,无需翻译,而现在这些上师并不能做到,所以就认为他们肯定不如佛。后来,当自己的心逐渐趣入了法义时,知道如《金刚经》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是我自已执着了佛的圆满自在之相,而不见佛也可有“极朴实”之相。

问:修行只要“将心安住下来”就行了吗?
答:不行。因为现在你的心是“依身而住”的,由此则必生挂碍,如你修行时,心才安住下来,就有人捏住了你的鼻子,不让你呼吸,你的心马上就会不安住了。因为此时,你的身还会对你的心产生作用。只要外境对你的身有作用,就会对你的心产生作用。所以,修行要先从心上、理上得到解脱,然后再从身上、事上也得到解脱,这样才行。比如,色德上师的前世达普昭德朗巴,一月仅呼吸一次,你要捏他的鼻子,就对他不会有什么障碍。又如龙树菩萨,人们用刀在他身上乱砍,而他却毫发无伤,因为龙树菩萨已证光明之身,这是究竟的无挂碍,也就是理事圆融的,这才是究竟的解脱。
    除了共义的成就之外,显宗与密宗在究竟成就方面也有差别。显宗从初发心上起修,到成就时,仍显现一些有碍的相,尽管心已成佛,也有神通,但必须舍弃肉身;密宗究竟成就与此不同,身心俱得解脱,可以不弃此身。自性为法身,光明为报身,显现为化身。三身圆俱,全部化成光明。如莲师、贝玛木札、西日桑哈、毗卢遮那的光身就长住五台山,只要你真心祈祷,他们就会显现为你加持,直至轮回空尽。这便是“大迁光身”,即身成佛的标志。在不净的轮回中,身体是我们修法的障碍;但在究竟大圆满中,身体也是圆满的,不为障碍,身心俱皆圆满。

问:那么成就了,身体就可以不要了?
答:如果你还有要与不要的分别,说明你还有心执和身执,还有对立。对于具足修行见地的瑜伽士来说,心也好,身也好,自己也好,他人也好,情器世间等等,皆是同一自性,此是不二法门。一成佛,尽皆成佛。“凡所有相,尽是虚妄。”一切我、他、心、身、有、无,诸种分别尽皆放下,此乃究竟解脱。他已圆满摄集了一切诸法的自性光明,故称圆满。一切都已达最极圆满故称大,所以此法称之为光明大圆满。如有对立、分别即不为大圆满。

问:修行时,遭遇到魔业的干扰怎么办?
答:释迦世尊悟道时,魔王波旬率魔军以诸兵器伤害佛身,佛即入“慈心三昧”,兵刃顿时化为漫天花雨,佛的功德神力,巍巍如是。我们身为佛子,亦当随学世尊的法行。当我们遇诸违缘而起烦恼时,应立刻思维,我于外境的现起尚有如此执着分别,现起迷乱惊怖,中阴现起时,又如何能有把握呢?念及于此,当起惭愧速起精进,力求与上师相应。把自己的心交给自己,把外在的一切交给上师,当外境显现为违缘,应知是上师的加持;当自心显现烦恼时,应知是自性智慧的显现。一切违缘在我身上边显现时,使我的觉性妙力更增上。
    我认为违缘就是造就成就者的助缘。有菩提心的瑜伽士,其菩提心是最殊胜的妙宝,因为随其所行,皆会因菩提心的力量,而与见、闻、觉、知的一切众生结下殊胜的因缘。成佛时,这些众生都会成为他的最胜所化。所以,不要担心自已不能度众生。能度众生时,固然是好,不堪能时,也已经和众生结缘,因为菩提心的自性如此。如太阳当空,未发愿照亮大地,而大地自然光明一片,因为光明是太阳的自性。佛菩萨出现于世,不必言说他将度众生,而一切众生自然得度,因为众生自度的缘故。
所以你在当下自性中安住,一切本来清净,若随外境而去,则被分别魔所乘。

问:若有人骂我、打我,而我将其观为上师之加持坦然而住,对吗?
答:无论外境如何显现,都应该这样认知,这是转为道用的方法。遇到违缘,要了知是消灭业障的最胜方便;若遇善缘,则应该知道是福德因缘的成熟,将其回向给一切众生。如果你只于昏昧无知中安住,毫无功德,与大圆满无关。因此时时祈祷上师,发起殊胜菩提心,在明明洞知一切的湛然中,契入无为的法印,这才是大圆满。
    心念上的疑惑去向上师决疑,外境的显现了知为上师加持,这样修行,才能直趣佛果。

问:显宗里讲戒、定、慧三学,密宗里是如何体现这三学的?
答:戒、定、慧是一般约束身心的规则。无戒不成解脱,“戒”是行为和内心的规范;“定”是指行为规范后,令心安止;“慧”是在心安止后,令灵活生起见地的把握,不像一潭死水,堕入断常之边。
   在密法中,戒不只是规范心、行,而且还要令心安止在智慧上,这才是“戒”,确切地说,密法的“戒”是指“净相”,即对一切诸法的清净见解和认识。“定”是当你认识了“戒”,亦即是有了“见地”后,产生的修行行为,叫做“定”;如果你的“见地”达不到,是不可能做到清净地护持这种戒律的,也就是心与法合;何谓“慧”?在心与法合时,灵明不昧,见一切所缘境如幻如化,能够把握住自心,才称之为“慧”。在大圆满中称为见、修、行相合。
    在一般密法中,使心断除散乱,安住于法,谓之“戒”;“定”是指对本尊或其它密法的修行,虽作本尊身的观想,而在此观想的当下,了知其“自性本空”,此即“显空不异”的智慧,能使心趋向解脱;对空性的把握称之为“慧”。密法当中虽然依靠戒、定、慧可以建立见、修、行,但是你可以理解为二者无别。

问:为什么密宗里许多法都有念诵数量的要求?
答:这与过去佛菩萨因位的愿力有关。通过念诵,能契合本尊往昔的愿力而获得加持,获得相应的证量。此是入门之法,令学者断除散漫。

问:为什么说密法的成就完全依赖于上师?弟子以为60%靠上师,40%还要靠自已的努力。
答:如果你尚有如此分别,是心与法分离的样子。如果你的心已与法完全相融,自然能成就佛法。相信上师,即是相信了法;百分之百地相信上师,即是百分之百地信任了法,也就是百分之百地成就了法。所以,你必须理解“上师即是佛法僧的总集”,才能完整地理解这个含义。如果你把上师只作为是一般的老师,那他只是指导你,是否学成,还要看你自己努力,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在密法中,上师掌握了所有的心灵的智慧,这种智慧与诸佛、众生之自性了无差别。所以,相信上师即是相信自性智慧,此二者等无差别。你把上师当作“心外之师”,便是“分别相”。上师的智慧如同虚空,你怎么能说上师占百分之六十,你的精进占百分之四十呢?上师是虚空身,如果与上师相应,也就成就虚空身了,所以说是百分之百的。
   所以要了解上师是与法无别的,与虚空无别的,与一切诸佛无别的,只有这样的上师才能引导弟子成佛。上师是一种缘起,是自心智慧的外现。所以不知道时,上师只是一个导师;当你有了解,就知道上师是佛;当你证悟了,就会知道上师即是自性。

大乐 发表于 2011-6-25 01:08:47

顶礼大慈大悲大恩上师

人/佛/魔 发表于 2011-6-25 11:38:36

阿弥陀佛

hbfdz1 发表于 2012-1-6 12:30:34

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常珍贵的教言: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开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