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185|回复: 0

佛說大乘無量壽-三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0-10 17: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空法师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

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

這也是阿彌陀佛第一。他發這個願,他真做到了。這句經文非常重要!我們在經上有時候看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有人天,還有聲聞,你會生起疑惑,以為西方極樂世界既然有天人,換句話說,那裡沒有三惡道、沒有阿修羅道,還有人道、天道、聲聞。現在我們讀這一句經文,就曉得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十法界。

西方極樂世界都是菩薩,所以他的世界是一真法界,聲聞、緣覺、六道決定沒有。佛在經上有的時候也說有,本經裡解釋得很詳細,佛說西方極樂世界人天、聲聞,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你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前的身分。像我們是人道去往生的,佛說他是人;小乘發心求願往生的是聲聞,是這個意思。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都是菩薩,決定沒有人天、聲聞這種稱呼。第二個意思,是從修行功夫上比照他方世界。像我們初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思煩惱都還沒有斷,所以從修行斷證上來講,等於他方世界的人天。如果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無明沒有破,就等於他方世界的聲聞。說為人天、聲聞是這個意思。

其實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菩薩,不但是菩薩,我在講席中常常跟諸位說,是「普賢菩薩」。因為西方世界的大眾,都是遵修普賢大士之德,與《華嚴經》上所講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完全相應。所以彭際清居士稱本經為中本《華嚴》,是有道理的,這話不是隨便說的。《無量壽經》稱為中本《華嚴》,《阿彌陀經》就是小本《華嚴》。西方世界每個人都修十大願王,都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那個地方是普賢大士的法界。我們再看看《華嚴經》,佛在《華嚴經》上明白告訴我們,「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所以菩薩最後要想成佛,一定要修普賢行。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修普賢行,所以我們可以說,西方世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菩薩五十二個階級,從初信位菩薩(當然都是圓教,西方極樂世界是圓頓大教)、二信位、三信位,直到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都是普賢菩薩,實在是非常希有難逢。

魏源居士將《普賢行願品》附在淨土三經之後,成為淨土四經,很有道理,這是真知灼見。印光大師又將《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附在四經的後面,成為淨土五經,尤其不可思議。如果他沒有把這章經文附在淨土四經後面,我們讀《楞嚴》,往往把《大勢至圓通章》含糊籠統念過去,沒有留意,看不出它奇妙之處。印光大師把它附在後面,使我對於這一章經就特別留意,這才發現它是淨土宗的「心經」。《般若心經》是般若部的「心經」,六百卷《大般若》的精華。《大勢至圓通章》是淨宗的心經,不但是淨宗的心經,可以說是整個《大藏經》的心經,比《般若心經》超過太多太多了。印祖這樣一拈出來,使我們體會到了。淨宗經論至此究竟圓滿了,還要不要再加?到此為止,真的沒得加了。

『諸天人民及蜎蠕類』。蜎蠕類是畜生。六道裡講了三道,其餘的三道不必說,都包括在其中。『來生我國,悉作菩薩』。

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

法藏向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佛請教,我立的這個願超過一切諸佛。法藏在因地所發的大願,從『欲令我作佛時』一直到『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也未曾發過這樣的願。這樣的大願能不能圓滿?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佛家常說,佛氏門中,有願必成,怕的是你沒發願。不是其他的諸佛做不到,是其他諸佛沒有動這個念頭,沒有發這個願。他發的這個願超過一切諸佛。

願是發了,怎樣修學,怎樣達到,這是非常大的問題。說實在話,我們讀這部經就是要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那裡?阿彌陀佛就在這部經上。我們只要發心認真的去學,佛就是經,經就是佛,佛就在我們面前,經本一展開,阿彌陀佛就在面前。你不發心學,展開這個經本,阿彌陀佛不在,沒有感應。要學他的發心,學他的發願,學他的修行。問題提出來了,老師怎樣回答他,怎樣教他?

世間自在王佛。即為法藏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

前面說過,法藏比丘向佛請教,如何修行才能很快的證得無上菩提?唯有成佛,才能真正幫助十方世界一切苦難的眾生,他無限的悲願才能得到圓滿。佛遇到這樣的學生,當然非常珍惜,絕對不會讓學生失望。我們來看看佛是怎樣教導他。

『世間自在王佛,即為法藏而說經言』。說經的時間長,當然不能把世間自在王佛所說的一切經詳細的敘述。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經四十九年,世間自在王如來住世四十二劫,你想想看,他要說多少經!此處先設一個比喻,肯定了法藏比丘所發的大願必定能圓滿,這非常重要。他的願,前面說得很清楚,他要成佛,還要超過一切諸佛,這是很不可思議的。

第二大願就是十方世界的六道眾生,生到他的國土都成菩薩。這一願比成佛超越諸佛的願還要難,還要細微,究竟能不能做得到?佛在此地說一個比喻:『譬如大海一人斗量』。一個人用斗來量海水,如果『經歷劫數』,這是講無限長久的時間,他不斷的量,海水還是可以量得盡的,『尚可窮底』。海水可以用斗量,這個比喻就是說,只要你真正有決心、毅力,精進不懈,決定可以成就。下面是正說。

『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這一句最重要的就是「至心」。「至心」就是真心。我們今天求道,道業不能成就;不但道業不能成就,就是來聽經,聽了之後不懂,往往把意思錯解,確實是有,而且是多數,不是少數。原因在沒有至心。「至心」這兩個字怎麼講?事實上,夏蓮居居士會集這一品經文,品題用「至心精進」,就是經文這兩句。「至心」是真誠心。什麼是真誠心?若有一個妄念,這個心就不誠,當然更談不上「至」。所以,一個妄念都沒有,這個心才是至心。若用一個妄念都沒有的心來聽經,會開悟的;即使講經的人沒有開悟,聽經的人也會開悟。「至誠感通」,會開悟的,所以古人常說「會講不如會聽」,會聽很重要。

佛教他「修行要用真心」,也就是本經經題所講的「清淨心、平等心、覺心」,「覺正淨」,用這個心是至心。用至心生活,你的生活就快樂,真正離苦得樂。我們今天生活為什麼不快樂,為什麼有那麼多痛苦?心不清淨、不平等,迷而不覺,所以生活才有痛苦。佛法教學的目的是教我們離苦得樂。苦從那裡來?苦就是從不平等、不清淨、迷惑顛倒來的。樂從那裡?快樂是從清淨、平等、覺而不迷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18 03:23 , Processed in 0.0328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