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523|回复: 0

嘉兴藏第33册No.B277云栖法汇(选录)(第12卷-第25卷)-十三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0-24 18: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嘉兴藏第 33 册 No. B277 云栖法汇(选录)(第12卷-第25卷)》

  杂问一章

  问。永嘉集引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解者谓学人用心之际。又要无心。师言此处未说工夫。且显心体。义犹未明。望为详论。

  答。凡看经教。不可先看注脚。宜先熟玩正文十句二十句乃至百句。务令首尾贯通。然后以注和会。今见学者读正文毕。即便看注。致令理不圆彻。皆由于此。所问二句。今详论之。夫修行人所以不成圣道流入偏见者。都缘不识心之本体故耳。执心是有者落常见。执心是无者落断见。离此二路。虽知有无兼带。然又以为有而后无。无而后有。此亦未达心之玄妙者也。岂知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恰恰。俗言恰好也。不差前后。不隔丝毫。恰恰正好之谓也。恰好正用心时。恰好无心可用。盖正当念虑起处。你试反观。谁为念虑。谁是念虑者。犹云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不是用心已毕。少时却乃无心。即时用心。即时无心。不差前后。不隔丝毫。即有而无。乃见心之妙处。若是有智慧人。不执死句。便可再叠二句云。恰恰无心时。恰恰有心用。古人语中自具此意。今不言者。省文耳。故曰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也。故又曰今说无心处。不与有心殊也。惟其心体本来如是。是以下面方说惺寂工夫两不可废。偏于寂寂。是不知无心恰恰用之理也。偏于惺惺。是不知常用恰恰无之理也。故首四句直出心体。立下文止观之张本。以见止观之法全是本地风光。不是于心体之外别立一法。不过用止观以复其寂照之本体耳。此恰恰二字下得极妙。分明画出心体。非有千钧笔力不能及此。若不精思默会。只么随文逐句草草看过。千载而下。辜负古人之苦心矣。以后听教切须细心。虽在讲筵。无忘禅观。庶使心光内灼。而临文之辨益精。圣教外熏。而资神之力弥固。学悟兼济。定慧交通。入理妙门无越于此矣。

  大师自责篇

  不肖追惟少年未出家时。不知三宝。不信因果。从身口意造诸恶业不待论矣。出家以后。身业之大。虽谨护持。而微细处亦或检点未尽。至于口业。抑又甚焉。或世谛杂谈而忘失正念。或无知臆说而违谬圣经。或纵心极论而触忤时贤。或恣意呵责而恼辱卑幼。如是种种口所造恶何可胜数。至于意业。倍复甚焉。贪欲瞋嫉愚痴等念。或乍灭而倏生。或似无而实有。或任运而忘禁。或力制而弥强。如是种种意所造恶何可胜数。以此自知现是具缚凡夫。去道辽远。上之何以续先佛之慧命。下之何以。启后学之迷津。迩之何以酬罔极之恩天。远之何以竭群生之苦海。所以终日竟夜。惭愧忧惶。行住坐卧。如在荆棘。又安敢虚消信施。晏然空过而已乎。愿大众悯我真诚。匡我不逮。相劝相规以共成道业。扶末运于将坠。此不肖耿耿于怀而不能已者。若曰见道已彻。无所藉于师友则吾岂敢。

  大师宗教弘通。人天皈仰。其不敢满假。谦冲自讼如此。真圣贤之用心也。今人少负一知半解。辄尔妄尊自大。试一检点。政恐颟顸不少。欺人乎。自欺乎。请各清夜思之。

  余于辛丑冬日偶游市肆。见古书铺有一小册。题曰山房日录。系休宁一僧讳广全者。于万历戊寅年录云栖大师所著。用家刻活字板编排成篇者也。内有学大乘不轻二乘论一首。杂问永嘉集一首。及此自责篇。皆世人对证之药。而法汇所未载者。惊喜过望。因思大师著作。尚有遗珠甚多。此板向存新安。遂至结集者失收耳。爰刻之以公同好。

  武林敦仁堂净慧居士张文嘉敬跋

  菩萨戒弟子刘慧闻率子性泽施资敬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17 22:58 , Processed in 0.0454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