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307|回复: 0

卍续藏第22册No.0413观无量寿经直指疏-四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1-9 14: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卍续藏第 22 册 No. 0413 观无量寿经直指疏》

  阎浮金不得比者。阎浮檀金。展转比至迦叶身金。犹如聚墨。况佛光耶。智论云。阎浮提金。比七金山须弥山金则不现。须弥山金。比忉利天璎珞金。乃至??摩他化自在金则不现。诸天身金。比声闻辟支菩萨身色则不现。在佛光边。譬如焦炷。比阎浮金。

  时下。后韦提礼请。接足。顶礼三圣足也。白佛。仰白释迦尊也。因佛者。目睹观则易自可缓。未来者。未见观则难。他须示。故须代请。然云观佛菩萨。拣前兼请观极乐界。

  △次正说华座观令成修证(二)。初正明观境。

  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至)是为华座想名第七观。

  先标境。初三句牒所请。次二句。示未问。佛所坐者。莲台为座。故当想莲花也。

  令下次。明观二。初观花叶。开五。初颜色。

  有八下。二脉络。中又二。先画路。脉有下。次光明。

  花叶下。三形量。直浅曰纵。横阔曰广。

  如是下。四瓣数。

  一下。五珠须。三先映影。

  一下。次放光。

  其下。三现盖。

  释下。二观莲台。有九。初台即房也。

  此下。次网。内含四相。一房面金刚为孔。二透出赤色肉尖。甄叔迦。此云赤色。西域有叔迦树。其花色赤。形大如手。此宝似之。要解云。翻鹦鹉宝。赤如其嘴故。三内以摩尼为肉。梵者。白净之谓。四真珠为肉衣网。校饰于外也。

  于其下。三幢。前观宝树。止高八千由旬。今宝幢高百千万亿山王。观境展转深胜可知。

  幢上下。四幔。夜摩。此云妙善时分。时时唱快乐故。幔中受乐。如彼天也。

  复下。五珠。幢幔周围。皆有如意珠璎珞垂也。

  一下。六光。

  一下。七色。一下。八瑞。谓变台网云种种异瑞相也。

  于下。九益。见台。则悟如来妙觉果见网。则解心地众法门。见云。则知菩萨万行因。故随现佛事。机无不被其泽也。

  上想花叶莲台。一一本无自性。真空观焉。依此空无自性。想成花台相用。理事观焉。花台幢幔珠光。一一皆遍法界。周遍观焉。

  是为下。后结成。

  △二重出所由。

  佛告阿难如此妙华(至)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先华座因也。华台不可思议。名为妙华。亦事亦理。亦因亦果。亦依亦正。亦多亦一故。法藏愿力者。魏译大本云。过去锭光佛出。至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时有国王。发心出家。号曰法藏。佛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法藏闻已。即说四十八愿。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安乐世界。众宝莲华。周满世界。故依正二报。皆佛行愿功德成也。

  若欲下。二修观法也。佛坐莲台。如诸天随身宫殿。故当前观。不得杂观应一一者。谓华叶中色脉量数珠光。莲台内房网幢幔光色。皆应一一作三法界观也。此为初机钝根者说。一下。叶珠台幢一一皆分明者。作圆融法界观。拣上行布观。故如镜中。顿现面上眼耳鼻口眉须发顶像也。此为后心利根者说。

  此想下。三成利益先。现在灭罪。前地观除八十亿劫者。初见彼国地故。次总观除无量亿劫者。通见彼国依报诸境故。今观除五万亿劫者。始见彼佛一华座故。较前则胜。于次则劣。然是佛智如量说耳。非余者所可道也。

  必下。次当来生方。

  作是下。四拣邪正也。

  △八圣像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至)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

  初标境也。见句结前。次句起后。

  所下。次明观二。初徴也。

  诸下。二释二先修观想。又四。一佛身二。初真佛。又二。先总明诸佛二。初直标佛身遍入生心。亦明佛即是心也。法界身者。即是无障碍法界身也。以无障碍法界为体。含四法界。理法界法身。事法界化身。理事无碍法界报身。事事无碍法界十身。华严疏云。此法界无尽身云。真应相融。一多无碍。即理即事。即人即法。即此即彼。即因即果。即有情即非情。即三身即十身。究竟觉也。心。本觉。想。始觉。起信云。所谓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入者。华严云。普见一切众生诸烦恼中。有如来身智。常无染污。德相备足。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是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矣。

  是故下。次转释心想佛即全彰。亦明心即是佛也。心想四句。明心即是佛化身。想佛。从性起修也。即是。全修即性也。众生念佛。佛在众生心内矣。

  是心四句。明心即是佛报身。修成曰作。性有曰是。生通二义。新熏而后造就名出生。本具于今得显名现生。心不想而佛不作。故云是心作佛。佛遍知海从生。华严云。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无有心外佛为佛证心。故云是心是佛。佛正知海从生。圆觉云。始知众生。本来成佛。

  是故下。次别明弥陀。念观。能缘智。系念不断名事一心。谛观不二。名理一心。多下。所缘境。多陀阿伽度。秦翻为如来。金刚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法身也。即真如门体大理法界。阿罗诃。秦翻应供。应受一切魔梵人天诸供养故。化身也。即生灭门中用大。事法界。三藐三佛陀。秦翻正遍知。如理智名正知。如量智名遍知。报身也。即生灭门中相大理事无碍法界。开虽有三名义。合实唯一法体。即成法界身。是大总相门一真法界心。事事无碍法界。故华严云。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斯之谓矣。

  想彼下。二应佛。法界身。无尽难思。法性身。离相莫测。故当取应身。先为观想。宝像。如下所说庄严八万相好。法报化身。并依之显现故。出观入观。开目闭目。无不知见。故云心眼明也。见极下。二依土正觉业报佛。眼尚能观。况前想池树幔网。法界本性佛。心犹能见。况前想乐土总境。此又倍前无数。故重表云。见如此事弥覆满空如指掌也。

  见此下。三二土。先想二莲华座。座想已说。故云如前。

  想下。次想二大士像。像想已说。故云如前。

  此想下。四三圣。上皆偏观。此则普观。境观增明。主伴无尽。故云一一遍满。从前想像。至此四门。事法界也。一一皆有三法界观。像唯想生。性本空寂。真空也。性虽空寂。随想像遍。理事也。想像如性。遍容无碍。周遍也。清凉国师。疏观经至此。开五种念佛门。一缘想境界念佛门。上从一心念观彼佛至此文也。二摄境唯心念佛门。文云。是心作佛。诸佛遍知从想生也。三心境无碍念佛门。文云。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也。四心境俱泯念佛门。文云。是心是佛。诸佛正知从心生也。是心。则佛相泯绝无寄。是佛。则心相当体全空。二相不存。二性显矣。

  五重重无尽念佛门。文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以此观观宗乎法界。事事归乎自心也。

  此想下。后闻法益。初出利益。今人偶一随喜见闻。尚于梦中。见诸如来。坐师子座。围绕说法。况此想像观耶。楞严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华严云。若有众生。专心忆念。则佛现其前等。因果感应。法尔然也。

  行者下。二令拣别。像禅观中。佛威光力。佛本愿力。谅无魔事。然有宿障深厚。或不善用心。容有魔起。未可定也。须令拣别。自无患耳。辨之有二。一见佛闻法。不与经教相合者。是为魔事。二不与本所修观相符者。亦属魔事。楞严云。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忽于空中。闻说法声。或闻十方。同敷密义。斯但功用。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总见彼界佛菩萨像。犹未精纯深细。名曰粗也。

  是为下。三。结成。

  作是下。四显益。先灭罪。例前第六观。

  于现下。次成定。念佛三昧。亦名一行三昧。文殊般若经云。佛告文殊。欲入一行三昧者。应处空闲。系心一佛。随彼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见过现未来诸佛。若得是三昧者。诸经法门。皆悉了知。如威光太子。于波罗密善眼庄严王佛所。得念佛三昧。十千法门。皆得通达。是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17 08:04 , Processed in 0.0399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