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357|回复: 0

大方广圆觉经(第十四集)-二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1-11 11: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记》
  佛法看起来是很难、很繁杂,其实比任何一门学术都简单。佛法是什么?「如是」而已!这就没有了,两个字就讲尽。修行,行门只有三个字,六祖说的「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行门里面只有觉正净,修圆满就成佛了。你说多简单,千经 万论不离这个。什么是佛法都搞不清楚,那怎么能修学!佛法就是菩萨道,佛法是觉悟之法,佛是觉的意思,佛法就是觉悟之法,菩萨道就是觉悟的道路,道就是方法,菩萨道就是佛法,佛法就是菩萨道。
  『使得严净』,使是叫秽恶世界里面的众生各个人都能得到身心清净,清净是真实的庄严。诸位必须知道,心清净了,自己的庄严要从心地庄严起,心庄严了,身就庄严。看相算命的常说「相随心转」,你的心平等了,清净慈悲了,从你面相上就看出来,相随心转。「相」自己可以改造,你若有意把你相貌改成什么,那办不到,是从你内心里面去变,内心变了,相貌就变了。每个人都能从身心改造自己,世界就变了。可见得境随心转这个话,是有道理的,是真实的。
  要说救度世间、救度众生,给诸位说,唯有佛法,为什么?它是从根本救起。世间什么样的哲学、主义,一个人搞一套,一堆人搞一套,搞得世界大乱,搞得人心不安。欧阳竟无大师在「佛法非宗教非哲学」那一篇讲演里面,结论讲得很好,他说「一切哲学是世间斗争的根源」,彼此见解不同这就斗争,「一切宗教是世间无益苦行的根源」,这话说得好。宗教家都在那里修苦行,修到最后能得什么?什么也得不到,还是一场空。所以他下结论,佛法不是哲学,没有斗争,真正能够把斗争溶化掉,它也不修无益的苦行,所以它不是宗教,它教我们开智慧,教我们觉悟,教我们得身心清净,这是佛法。把秽恶世界变成极乐净土,这个唯有菩萨道,唯有佛法才能办得到。
  『我行要当胜诸菩萨』。这样看起来,普贤菩萨还好胜,一定要超过别人。如果有这一念,这一念是贡高我慢,他哪里能成得了菩萨!那么他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鼓励我们每个人要发勇猛精进心,是这个意思,不是菩萨有好胜之心,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在修学、在教学上,境界都必须一天一天的提升,不能终止在一个阶段。「胜诸菩萨」,「诸」不是说别人,如果说胜别人那就是贡高我慢。「诸」是什么?是自己。自己怎么称「诸」?诸位晓得,菩萨的阶级五十一位,五十一个位次都是自己修的,胜诸菩萨到等觉了,是这个意思;我要胜过十地,要胜过十回向、十行、十住、十信,「诸」字统统指的自己。你要是指的别人,讲不通!那普贤菩萨不是凡夫一个?那怎么能说得通?有这个胜的心就是精进,不断的精进,儒家所讲「日日新,又日新」,就是这个意思。我今天在初信位,我明天要到二信位,要胜过初信位,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些地方,不能错会意思。「诸菩萨」,就像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 讲义》里面解释「诸佛」的意思一样。那个诸佛是什么?明心见性,见性就叫做佛。我要成佛远胜过诸佛,能讲得通,那是究竟佛位。分证佛里头有四十一位,圆教初住就成佛,就是分证佛。江味农居士解释《金刚经 》,诸佛就是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是真正的佛,决定不假。
  讲义【此菩萨行门广大,与文殊二位列前者,表智行相资,堪入圆觉故。】
  这个意思非常重要。『圆觉』就是真如本性,圆觉就是理一心不乱。我们修净土希望证得理一心不乱,就是入圆觉门,要依什么?一定要依智、要依行,文殊之智是根本智,要依普贤之行,普贤行是平等行、清净行、慈悲行,你才能证得理一心不乱。证得理一心不乱,就叫做成佛。所以《圆觉经 》是以这两章为根本。第三位以下可以说都是讲方法,这两个是根本。虽说方法,因为这是一乘了义经 典、圆顿了义经 典,里面所讲的方法都是原理原则,方法上的原则、方法上的纲领,适用於任何一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用得上,你才晓得这部经 的好处。
  讲义【普眼菩萨者:法眼既明,普照法界。】
  什么叫法眼?只要你真正见到根本智与普贤行。平等行、清净行、慈悲行就是普贤行,这个解释简单扼要。具足根本智又有普贤行,你把这个认识清楚,决定不怀疑,这就叫法眼开了。法眼开了,普照法界。
  讲义【照事法界,事无不尽;照理法界,理无不彻。】
  『照事法界,事无不尽』,事法界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在体相用来说,事法界是讲相、作用,理法界是讲体。『照理法界,理无不彻』,诸位果然能把握到这一点,我可以说,我们要想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念到明心见性,有十年工夫足够了,十年从凡夫成佛了。经 上常讲「成佛得三大阿僧只劫」,为什么要三大阿僧只劫?那就是对於这个原理原则他不相信,他做不到,无论在事、在理上他还是用分别、用执著,就是用第六识、第七识,平等心不能现前。平等心现前,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
  所以说用功,功夫在哪里用?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求根本智,根本智就是无分别智;无分别智,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对於一切境界无论是事、无论是理,了了分明、清清楚楚。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没有分别心,没有执著心,所谓「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就是根本智。你应物,就是日常做事情,一举一动,这是讲行为,行为是什么?平等行、清净行、慈悲行。平等、清净是自利,慈悲是利他。哪里不是道场?哪个地方不是修行的处所?什么时候不是修行的时间?你有什么障碍!这正是清凉所讲的「事事无碍」,谁障碍你?谁障碍你修无分别智?谁障碍你修平等行、清净行、慈悲行?说实在话,只有别人帮助你、成就你,没有障碍你的。
  所以你一觉悟,一切境缘(境是讲环境,缘是讲人事)都是善知识,都是诸佛菩萨,都是来帮助自己,成就你自己的根本智,成就你自己的普贤行。你要不相信,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个就是的!这叫法眼开了,理事无碍。法眼没开,处处障碍;法眼开了,一天到晚法喜充满,无论在什么境界,顺境法喜充满,逆境也是法喜充满。为什么?顺逆都是自己的增上缘,都是帮助自己成就的。
  讲义【照理事法界,真俗圆融;照事事法界,法法周遍,无障无碍,故称普眼。】
  一般说慧眼开了,佛法不如是说,佛法说阿罗汉是「慧眼」,菩萨是「法眼」,法眼开了。一般参学,古德常讲参学的条件是得法眼净,法眼清净,法眼开了,开了还得要清净才有资格参学。由此可知,法眼的标准也是在根本智。法眼开是他得根本智,法眼清净是后得智现前。此地讲的照事、照理、照理事、照事事,都是属於后得智。根本智是智慧之体,理体;后得智是从体起用,用里面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就是清净,菩提心里面讲的深心,自受用;他受用,是慈悲,大悲心,是从体起用。无论自受用、他受用都称性,为什么?从体里面显现出来。这个境界在圆初住以上才有,十信位的菩萨都没有,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晓得。
  我们是凡夫,不但理一心没有得到,功夫成片都没有,真正是可怜!只要你懂得这个理论,你相信这个道理,对於这个理论、方法不怀疑,你肯去做,十年工夫你就可以证到初住菩萨位,你就可以念到理一心不乱,为什么不干?你要是怀疑,「我恐怕不行,我能成就吗?」佛门里有一个故事,「晒蜡烛的法师」,其笨无比的,过去我在受戒的时候,戒和尚跟我们说:笨得不能再笨,他都开悟了,都成佛了,何况我们!这一段故事,倓虚法师《影尘回忆录》里头记载著的,原来他是谛闲法师的学生持律法师,跟倓虚法师是同学。你们的头脑比他聪明,他能成就,那你们一定成就,他是花十几年的工夫开悟了。你看人家怎么修的,他最大的特长就是:老师怎么教他,他就怎么做,不折不扣百分之百的把它做到。最笨的人,变成谛闲老法师最器重的一个人。没有念过书,不识字,是个粗人,在寺庙做最苦、最粗重的工作,种菜、挑粪,比六祖那个工作还苦,他做了十几年,愈做愈有劲,一点也不疲倦,工作完了之后就念经 。谛闲法师叫他背《法华经 》、背《楞严经 》,不但背经 还要背注解,因为他没办法学,你跟他讲什么他也不懂,这样搞了十几年,他开悟了,以后代老法师说法,老法师到那里讲经 ,讲了几天老法师不讲了,叫他代座,代替谛闲老法师说法。他这一点可贵!真正难得!老师怎么教,怎么做,百分之百,绝不打折扣,绝不偷懒,他成就。这个公案,这一位法师真正是我们末法时代修学的模范。我们今天讲到这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17 06:16 , Processed in 0.0448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