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400|回复: 0

海濤法師多聞修學聖典彙編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2-28 13: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海濤法師多聞修學聖典彙編》

海濤法師多聞修學聖典彙編

《寶雨經》節錄

「菩薩成就十種法,能得多聞。何等為十?一者、如實了知,如是貪火熾然生滅;二者、如實了知,如是瞋火熾然增盛;三者、如實了知,如是癡火惛亂增長;四者、如實了知,有為之法悉皆無常;五者、如實了知,如是諸行一切皆苦;六者、如實了知,如是世間并皆是空;七者、如實了知,如是一切諸行無我;八者、如實了知,如是愛著,皆名戲論;九者、如實了知,一切諸法因緣所生;十者、如實了知,涅槃寂靜。如是之義非但言說,要以聞、思、修所成慧,方於此義如實了知,如是知已,悲心堅固,為諸有情發起精進。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能得多聞。」

《華嚴經》節錄

佛子善諦聽,所問如實義,非但積多聞,能入如來法。
譬人水所漂,懼溺而渴死,不能如說行,多聞亦如是。
譬人大惠施,種種諸肴膳,不食自餓死,多聞亦如是。
譬如有良益,具知諸方藥,自疾不能救,多聞亦如是。
譬如貧窮人,日夜數他寶,自無半錢分,多聞亦如是。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智慧助道具。何等為十?

所謂親近多聞,真善知識,恭敬供養,尊重禮拜,種種隨順,不違其教,是為一;

一切正直,無虛矯故,永離憍慢,常行謙敬,身語意業,無有麤礦,柔和善順,不偽不曲,是為二;

其身堪作佛法器故,念慧隨覺,未曾散亂,慚愧柔和,心安不動,常憶六念,常行六敬,常隨順住六堅固法,是為三;

與十種智,為方便故,樂法樂義,以法為樂,常樂聽聞,無有厭足,捨離世論及世言說,專心聽受,出世間語,遠離小乘,入大乘慧,是為四;

一心億念,無散動故,六波羅蜜,心專荷負 四種梵住,行已成熟,隨順明法,悉善修行,聰敏智人,皆勤請問,遠離惡趣,歸向善道,心常愛樂,正念觀察,調伏己情,守護他意,是為五;

堅固修行真實行故,常樂出離,不著三有,恒覺自心,曾無惡念,三覺已絕,三業皆善,決定了知心之自性,是為六;

能令自他心清淨故,觀察五蘊皆如幻事,界如毒蛇,處如空聚,一切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夢如影,如響如像,如空中畫,如旋火輪,如虹霓色,如日月光,無相無形,非常非斷,不來不去,亦無所住,如是觀察,知一切法,無生無滅,是為七;

知一切法性空寂故,菩薩摩訶薩,聞一切法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無補伽羅,無心無境,無貪瞋癡,無身無物,無主無待,無著無行,如是一切,皆無所有,悉歸寂滅,聞已深信,不疑不謗,是為八;

以能成就圓滿解故,菩薩摩訶薩,善調諸根,如理修行,恒住止觀,心意寂靜,一切動念,皆悉不生,無我無人,無作無行,無計我想,無計我業,無有瘡疣,無有瘢痕,亦無於此所得之忍,身語意業,無來無去,無有精進,亦無勇猛,觀一切眾生、一切諸法,心皆平等而無所住,非此岸非彼岸,此彼性離,無所從來,無所至去,常以智慧,如是思惟,是為九;

到分別相彼岸處故,菩薩摩訶薩見緣起法故,見法清淨,見法清淨故,見國土清淨,見國土清淨故,見虛空清淨,見虛空清淨故,見法界清淨,見法界清淨故,見智慧清淨,是為十——修行積集一切智故。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智慧助道具,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一切法,無障礙清淨,微妙智慧聚。

爾時,文殊師利如象王迴,觀善財童子,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識,親近善知識,問菩薩行,求菩薩道。善男子!是為菩薩第一之藏,具一切智,所謂求善知識,親近恭敬而供養之。是故,善男子!應求善知識,親近恭敬,一心供養而無厭足。」

《月燈三昧經》節錄

菩薩多聞有十種利益:一者、知煩惱資助,二者、知清淨助,三者、遠離疑惑,四者、作正直見,五者、遠離非道,六者、安住正路,七者、開甘露門,八者、近佛菩提,九者、與一切眾生而作光明,十者、不畏惡道。

《入楞伽經》節錄

「大慧!執著名字言得義者,如彼痴人,不知舂吹,噉文字穀,不得義食,以是義故,當學於義莫著文字。大慧!所言義者名為涅槃,言名字者,分別相縛,生世間解。大慧!義者,從於多聞人得。大慧!言多聞者,謂義巧方便,非聲巧方便。大慧!義方便者,離於一切外道邪說,亦不和雜,如是說者,自身不墮外道邪法,亦不令他墮外道法。大慧!是名多聞有義方便。大慧!欲得義者,應當親近多聞智者,供養恭敬。著名字者,應當遠離不應親近。」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節錄

出家菩薩,復有八種多聞清淨,莊嚴自身。云何為八?一者、尊敬和上、阿閤梨,多聞清淨;二者、遠離憍慢,生謙下心,多聞清淨;三者、精進勇猛,多聞清淨;四者、安住正念,多聞清淨;五者、為求法者說甚深義,多聞清淨;六者、不受自讚毀他,多聞清淨;七者、常能觀察一切善法,多聞清淨;八者、聽聞正法,如說修行,多聞清淨。善男子!如是八種多聞清淨,汝等菩薩皆應修習,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華手經》節錄

「復次,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為求法故,當學多聞、多聞方便。何謂多聞、多聞方便?舍利弗!其多聞者,從他所聞;多聞方便者,能自思量,專心正念。從他聞者,諸佛所說順道之言,所謂修多羅、祇夜、闇伽羅那、伽陀、憂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渭多伽、闍多伽、廣經、未曾有經、優波提舍,是則名曰從他所聞順道之言。」

《父子合集經》節錄

從畜生脫,得生人趣,彼應親近善友良緣,得聞正法,捨離愚癡。由善友力多聞熏習,觀諸法空,離諸纏縛,而於自身作非有想,於大眾中心無所畏,自然證得平等法性,了一切法本無自性,速能獲得一切種智。

《四分律》節錄

復有三法名持律:持波羅提木叉戒;具足多聞;誦二部戒通利無礙。

復有三持:波羅提木叉戒;具足多聞;廣誦毗尼通利無礙。

復有三持:波羅提木叉戒;具足多聞;住毗尼中不動。

復有三持:波羅提木叉戒具足;具足多聞;善巧方便,能滅諍事。

《摩訶僧祇律》節錄

佛告優波離:「欲滅諍事者,當先自籌量身力、福德力、辯才力、無畏力,知事緣起。比丘先自思量有如是等力,又此諍事起來未久,此人心調軟,諍事易可滅,此比丘爾時應作滅諍。若自思量無上諸力,諍事起已久,其人剛強非可卒滅,當求大德比丘共滅此事;若無大德比丘者,當求多聞比丘;若無多聞者,當求阿練若比丘;若無阿練若比丘者,當求大勢力優婆塞。」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節錄

若有智慧則無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則於我法中能得解脫。苦不爾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無所名也。實智慧者,則是度老病死海堅牢船也,亦是無明黑闇大明燈也,一切痛苦之良藥也,伐煩惱樹者之利斧也。是故汝等,當以聞、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雖無天眼而是明見人也,是為智慧。

《善恭敬經》節錄

爾時,長老阿難從坐而起,整理衣服,右膝著地,以十指爪合掌向佛,身心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有多聞者有大功德,若復教他立多聞處,世尊!彼善男子得幾所功德?」作是語已,默然而住。

爾時,世尊告長老阿難言:「阿難!汝既問我以是義故,我當為汝譬喻解釋,所以者何?智者於義譬喻得解。

阿難!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樹木、百卉、藥草,若小若大,乃至似於如橫一指,從地生者,彼等樹木,並著枝葉、花果、子實皆悉備兵。阿難!而彼所有樹木之中,如橫一指最小之具,所生花果多少之數如一恆沙,如向一指所生花葉、果實、枝等,如橫二指所生草木,還有若干花果、子實,多少之數如二恆沙,如是次第,乃至從地更有出生,如橫二指還有若干枝葉、花果,多少之數如三恆沙。阿難!於意云何,頗復有人能數彼樹多少以不?」阿難言:「不也,世尊!」

爾時,佛復告阿難言:「彼之一指以上所有花果、子實,有人尚能數知多少,而彼善男子、善女人教他乃至一四句偈,為他顯示不求果報,發慈哀心、憐愍之心,乃至教他令得阿羅漢果。復作是念:『以何方便,令多眾生以此法施因緣力故,令得須陀洹果,乃至令得阿羅漢果,乃至令發菩提之心?』以慈愍故,教他乃至一四句偈,為他解釋、分別顯示。以此功德,欲比於前譬喻功德多少之數,於此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億千分不及一,歌羅數分不及一,譬喻分不及一,優婆尼沙陀分不及一,彼等福德不可稱量。阿難!彼之男女多得善根,乃至令他住多聞中,復能向他乃至宣說一四句偈。」

《大方廣如來秘密藏經》節錄

「菩薩有四法,菩提之心善根為首。何等四?成滿相好,開門大施;修淨佛土,行種種施;淨於智慧,常伏憍慢;滿足智慧,修集多聞。是名為四。」而說頌曰:

常開門大施,彼到相好岸,
善好種種施,斯當有淨土,
常無有憍慢,恒求集佛智,
集聞無滿足,斯有利智慧。
如是勝妙相,方便起道根,
是巧心所轉,集先諸功德。

《大毗婆沙論》節錄

如世尊說二因、二緣能生正見:一外聞他法音,二內如理作意。若外聞他法音多者,名隨信行;若內如理作意多者,名隨法行。

復次,如契經說,人有四法多有所作。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若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多者,名隨信行;若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多者,名隨法行。

《阿毗曇毗婆沙論》節錄

慧有三種,謂聞、思、修。此三體性是何耶?答曰:從聞生者是聞慧,從恩生者是思慧,從修生者是修慧。復有說者,若受持、讀誦、思惟、觀察十二部經是聞慧,依此聞慧次生思慧,依此思慧次生修慧;如依金礦生金,依金生金剛,彼亦如是。評曰:不應作是說!如是說者,好受持、讀誦、思惟、觀察十二部經是生得慧,依生得慧生聞慧,依聞慧生思慧,依思慧生修慧;如依種生牙,依牙生莖、葉等,彼亦如是。

問曰:此三慧有何差別?答曰:聞慧一切時依名解義。所以者何?行者作是念:和上所說有何義?修多羅、毘尼、阿毘曇所說有何義?是名聞慧;思慧者或時依名解義,或時不依名解義;修慧者於一切時,不依名解義。猶如三人於池水中洗浴:一、不能浮,二、雖能不善,三、善能。不能浮者,於一切時,手攀池邊所有草木,然後乃浴;能浮而不善者,於一切時,或攀池邊草木,或時不攀而浴;善能浮者,於一切時,不攀草木,人中而浴。聞慧如第一人浴,思慧如第二人浴,修慧如第三人浴。

《瑜伽師地論》節錄

云何名為具足多聞?謂若有法宣說開示,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獨一圓滿清白梵行,於如是類眾多妙法,能善受持,言善通利,意善尋思,見善通達,如是名為具足多聞。

《顯揚聖教論.攝淨義品》

聽者,謂說法師說正法要;安處聽者,令住恭敬無倒聽聞。問:何故安處?答:謂或由一因,或乃至十。

二因者,所謂恭敬聽聞正法,現證利益及安樂故。此中,或利益非安樂,或安樂非利益,乃至四句,如菩薩地法受中說。

三因者,謂善建立一切法故。善建立者,當知離過失故,具大義故,又為說者、聽者速疾獲得沙門果故。若不爾,諸說法者徒廢己業,虛設言論;諸聽法者空自疲勞,無所證獲

三因者,正法能令捨惡趣故,得善趣故,速能引攝涅槃因故。如是三事,恭敬聽聞方可證得。

四因者,一、恭敬聽時,能善了達契經等法;二、如是正法,能令有情捨諸不善,攝受諸善,若善聽者即能精勤,若捨若受;三、由捨受故,捨離惡因所招後苦;四、由此受捨善惡因故,速證寂滅。

五因者,謂薄伽梵所說正法,有由序,有出離,有依趣,有勇猛,有神變。如是五種,若廣分別如《攝異門分》。復有五因聽聞正法,謂我當聞所未聞,我當聞已研究,我當除斷疑心,我當調伏諸見,我當於深義句以慧通達。佛薄伽梵說:「此五因顯聞、思、修三種妙慧究竟方便,初二種因顯聞慧,中二種因顯思慧,後一種因顯修慧。」

六因者,一、為欲敬報大師恩德,謂佛世尊為我等故,行於無量難行苦行,求得此法,云何今者而不聽聞?二、觀自義利,謂佛正法有現義利;三、究竟遠離一切熱惱;四、善順正理;五、易可了見;六、諸聰慧者,內證所知。

七因者,謂七正法,如經言:「我當修習七種正法,謂知法知義,乃至知補特伽羅尊卑。」

八因者,一、佛法易得,乃至為旃荼羅等兩開示故;二、易可修學,行住坐臥皆得習故;三、引發義利,謂能引世間、出世間果故;四、初善;五、中善:六、後善;七、感現樂果:八、引後樂果。

九因者,謂能脫九種逼迫事故,一、能出生死大牢獄故;二、永斷貪等堅牢縛故;三、摧破七種大貧本故,及建立七種大財富故;四、超度善行聽聞正法諸飢儉故,及建立彼諸豐足故;五、滅無明闇起慧明故;六、度四暴流登涅槃岸故;七、對治煩惱諸內病故;八、解脫一切貪愛網故;九、能度無始流轉曠野稠林雜染行故,諸牢獄中,生死牢獄最為第一,是故初說。

十因者,一、恭敬聽聞如來法已,得思擇力,由此能受聞法義利,如法求財,不以非法,雖復受用,深見過患;二、善知出離,謂退失財寶無憂無戚,亦不嗟怨,乃至廣說眷屬離喪不深悲歎,若遭重病亦不愁惱;三、深見諸欲多有過患,及見出離最勝功德,捨家入道,離臥具等所有貪著,乃至證得諸妙靜慮;四、恭敬無倒聽聞正法,能順證解廣大甚深、相似甚深諸緣起法,又能引發廣大善根出離歡喜,如薄伽梵說:「我聖弟子專心屬耳聽聞正法,能斷五法,能修七法,速疾圓滿。」五、諸聖弟子恭敬聽法,所有集起皆轉成滅;六、解正法已,遠離塵垢,放諸法中生正法眼;七、能善引攝證預流果最勝資糧,乃至證得阿羅漢果,及能引攝阿羅漢果最勝資糧;八、能善引攝獨覺資糧;九、能善引攝無上正等菩提資糧;十、引發一切世、出世間靜慮等持、等至、等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16 16:06 , Processed in 0.0610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