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252|回复: 5

[般舟三昧经·白话文]般舟三昧经源流

[复制链接]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4-4 11: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般舟三昧经·白话文]般舟三昧经 源流
般舟三昧经
吴立民 徐荪铭 释译
源流  
  本经为现存大乘经典中最早期问世的作品,也是有关弥陀经典中的最早文献,是净土经典的最早先驱。尽管最早的东西,不见得最完美,例如刻在兽骨头上的甲骨文
,歪歪斜斜,不见得好看,外行人甚至把它当废弃之物,不屑一顾,只有考古、历史、文字学家才会视之如无价之宝。我们正是抱着这种「识宝」、「惜宝」的心情来追溯本经的源流,评论其价值的。
   要追溯本经之源,当先了解从印度传来的有关西方净土思想及所依的经典。
   西方净土及阿弥陀佛的信仰,在印度历来极为兴盛。现存藏经中,有关这方面的著作,据说多达二百多部。佛典上最早记载一心念佛,忆念不忘,以归依无上正觉这一法门的,当见于阿含类经。《杂阿含经》卷三十三第十二经以「念佛」为二八念一(念佛、法、侩、施、戒、天》之一。《增一阿含经》卷二八广演品》以「念佛一为一.十念」 《即上述六念,加上休息、安般、身、死》之一。这些经都是以此世界的软化佛为忆念对象的。而把忆念对象扩展到十方世界一切佛,重点是阿弥陀佛,则见于般舟三昧经》。《般舟三昧经》教导信众系念他方世界现在一切佛,说西方世界须摩提国阿弥陀佛有种种相好威仪庄严,放大光明,现正在为众说法。如果持此佛名号,一心系念此佛,经过一日夜或七天七夜,就能入于禅定,面见此佛。因此,阿类经可以说就是《般舟三昧经》的源头。
   后来,释迦佛在耆阁崛山说《无量寿经》,在王舍城说《观无量寿经》 ,在树给孤独园说《阿弥陀经》。佛陀灭后约九百年,天亲造《往生净土论》,马鸣、树论师造赞,述上述三经要义。这样「三经一论」就成为西方净土所依据的主要经论。《无量寿经》详述法藏比丘(阿弥陀佛未成佛时之法名》在因地修行时所发的四八颐,以致果成,圆满成佛,庄严国土,摄受十方念佛众生以及三辈往生之条件。《观无量寿经》指明欲往生西方的众生必修的净业正因,以及十六观法、九品往生的果。《阿弥陀经》描述西方净土庄严的事相、发愿往生的意义及方便,赞叹阿弥陀的功德,特别提倡持名念佛,说善男子善女人只要听闻阿弥陀佛名号,经一至七日一心不乱,临终时阿弥陀佛就能现在面前,即能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往生净论》则以五念门为修行之成就,使众生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阿弥陀佛。这样,持念佛与往生净土密切联系,修行的方式与所预期的胜果都更明确了。后来,《华严经。人法界品》(晋译本卷四十六》载功德云比丘为善财童子说普光明观察正念诸佛昧,列举了圆满普照念佛三昧门、得一切众生远离颠倒念佛三昧门、得一切力究竟念佛三昧门等二十一种念佛三昧门,大大丰富了念佛法门的内容。
   总之,印度佛教经典的念佛三昧法门,已把忆念现在软化佛扩展到十方世界的一切佛,把持名念一切佛,集中到念阿弥陀佛,把念佛修禅定面见佛,与往生佛土结合起来。这是从阿含类经、 《般舟三昧经》到净土「三经一论」 、《华严经》关于西方净土思想的大体发展轮廓。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般舟三昧经》就是净土「三经一论」的最早先驱,是西方净土思想之源。净土「三经一论」则是《般舟三昧经》最近一段的流。
   《般舟三昧经》传入中土后,其重要注释本,有智颛《般舟三昧行法》、元晓《般舟三昧经疏》等。
   《般舟三昧经》在后汉灵帝时(公元一七九年》译出。约公元二五二年,曹魏康侩钟译出《无量寿经》。姚秦弘始三年(公兀四○一年》鸠摩罗什译《阿弥陀经》。次年,东晋慧远在庐山创弘扬净土宗的白莲社,与众共修念佛三昧,为我国结社念佛之起。二十年后,刘宋畺良耶舍于公元四二四年译出《观无量寿经》。至此,净土三经全部译出,趋于完备。北魏永平元年(公元五○八年) ,菩提流支来华,向昙鸾传
授《观无量寿经》。昙鸾为菩提流支译出的世亲《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作注,并着《往生论注》,兼依龙树《十住昆婆沙论》,明示难易二道、自力与他力之别,主张依靠他力为五浊之世易行之道,阐明了净上立敦的主旨。从此,我国的净土法门的弘扬掀开了新的一页,念佛三昧法门的内容不断丰富,净土信仰在士大夫和广大民众中蔚成风气。隋善导大师在长安,广度民众,写了数万卷《阿弥陀经》,画了三百卷极乐净土图。南岳承远大师在衡山设敦,受其软化者以万计。唐少康大师,在乌龙山建净土道场,逢斋日,云集三千多人,可见其影响之一斑。
  我国佛教学者对念佛三昧法门的发展脉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㈠对五念门修行的发挥:隋智颉大师(公元五三八至五九七年)撰《五方便念佛门》,列出五种念佛法门:①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指行者念佛,必生起愿生净土的决心;②观想灭罪念佛三昧门,即一心观想佛之相好光明,以此光明照耀,灭一切罪障:③诸境唯心念佛三昧门,即所观想之佛,是从心而起,别无其它境界:④心俱离念佛三昧门,指观想之心无有相可得:⑤性起圆通念佛三昧门,指行者趣向深寂禅定,舍弃一切心念,在十方佛的加被力下,智门兴起,任运无碍,成就圆满功德。
   ㈡从有相、无相论念佛三昧:怀感大师(约公元七世纪人,善导弟子》撰《释净上群疑论》,卷七举有相、无相念佛三昧,认为欲得无相念佛三昧者,当念化身佛:欲得有相念佛三昧者,当念报身、法身佛。
   ㈢从心与境的关系阐明念佛三昧:唐代贤首宗澄观大师(公元七三八至八三九年)撰《华严经疏》,卷五十六举出五种念佛法门:①缘境念佛门:②摄境唯心念佛门:③心境俱泯念佛门:④心境无碍念佛门:⑤重重无尽念佛门。
   ㈣从念佛方式上阐明不同的念佛三昧:宗密大师(公元七八○至八四一年》撰《华严经行愿品别行疏钞》,卷四举出称名、观像、观想、实相等四种念佛法:①称名念,专心称念佛名:②观像念,观念塑画等佛像:③观想念,观想佛之相好;④实相念,观自身及一切法之真实相。
   ㈤从所念之三世佛阐明念佛三昧:飞锡大师(约公元七六五年前后》撰《念佛三昧宝王论》,举出通念三世佛的念佛法:①念现在佛,专注一境而圆通三世:②念过去佛,知佛、众生为迷悟之别,二者因果相同:③念未来佛,生起一切众生平等而皆为未来诸佛之心。
   ㈥从禅、净兼修论念佛三昧:宋代禅师永明延寿《公元九。四至九七五年》在「参禅念佛四料简」中,主张禅、净合一:「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㈦从念所对的境论念佛三昧:明代天台系传灯大师(万历时人)撰《生无生论》,主张以现前一心无法不具为本,即本此不可思议之一念念佛,有念自佛、念他佛和自他俱念三种念法。明智旭大师(公元一五九九至一六五五年》撰《灵峰宗论》,卷七也说:「念自佛在观现前一念介尔之心,横遍竖穷,百界千如种种性相自然具足,与三世佛平等无二,如此观察,功深力到,得豁破无明,顿入秘藏。念他佛者,以弥陀果德庄严为我所念之境,或念其相好,或念法门,或念实相,总名为他佛。自他俱念者,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知众生是诸佛心内众生,诸佛是众生心内诸佛,托彼果上依正,显自身之理智,此即我心性本具之功德,不可思议,而诸佛果中之威力亦不可思议。是故感应道交,自他不隔,报果与圆因,称理而映发。」
   ㈧从普念、专念论念佛三昧:清代华严学者彭际清(公元一七四○至一七九六年)着《华严念佛三昧论》,分念佛法门为普念、一心专念两种。如《观佛相海》、《佛下思议境界》、《无量寿》等经为专念,《华严经》则一多相入,主伴交融,自即他,亦普亦专,最为圆融。他认为:「上根利智了得自性弥陀,全显自心净土举一法身,摄无不净。」二般行人,不依佛力,功行难满,必待回向极乐,亲承记,净诸余习,成满愿王,这才是一门超出妙庄严路。」
   ㈨从念与观的辩证关系论念佛三昧: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公元一八六二至九四○年》撰《念佛三昧》,主张辩证处理念与观的关系。他说:「若论证三昧之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念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返念而念,返观而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念外无观。观念虽同水乳,尚未掬到根源。须向者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境界。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杂妄念,即如如佛』H此之谓也。功夫至此,念佛得法,感应道交,正好着力。」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4-4 15: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4-4 15: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4-8 12: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4-15 18: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4-18 15: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16 13:21 , Processed in 0.0451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