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731|回复: 0

家常素食食材--豆腐的创意来源何处?

[复制链接]
素心缘 发表于 2015-6-13 14: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素食营销网在5月5日发表的文章《豆腐都能做出满汉全席,素餐厅凭什么对创意说不》中介绍了日本京都的“藤野京豆腐(京とうふ藤野)”将豆腐开发到极致的案例。今天,我们继续来谈谈豆腐。
现在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大谈素食主义。何谓素食?素食是相对肉食而言,是指完全以植物类原料制作的食品。唐代颜师古《匡谬正俗》卷三对素食的解释是:“谓但食菜果糗饵之属,无酒肉也。”无肉食的蔬食,是农耕民族的主要饮食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耕一发明,蔬食也就出现了。农耕文化经历近万年的发展,到了现代,中国广大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中,依然以蔬食为主。在古代,肉食者是统治者,而平民百姓则是当然的蔬食者。蔬食并不是后来所说的素食,百姓们更不是素食主义者,因为肉食在他们是可望而不可得的,并非甘心于素食,也不是有意在选择素食。真正的素食,应当是有鱼肉不吃,处于主动的素食状态。在这些素食主义者之中,既可以看出佛教徒的慈悲之心,也可以看到山居高士的淡泊之志,还可看到吃腻了的贵族们尝鲜之趣。
素食有久远的历史渊源。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虽提到一些素菜的制作方法,但那些蔬食还是不能与后来的素食相提并论的。到了唐代有了花样素食,北宋都市有了市肆素食,有专营素食素菜的店铺,仅《梦梁录》记述的汴京素食即有上百种之多。宋代有了较多的素食研究专著和素食谱,林洪的《山家清供》、《茹草纪事》、陈达叟的《本心斋蔬食谱》,都是提倡素食的力作。明清两代是素食素菜的进一步发展时期,尤其是到清代时,素食已形成寺院素食、宫廷素食和民间素食三个支系,风格各不相同。宫廷素菜质量最高,清宫御膳房专设素局,能制作200多种美味素菜。清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列有“素食单”和“小菜单”,清末佛教徒薛宝辰撰有《素食说略》。明代陈继儒的《读书镜》有一语云:“醉醴饱鲜,昏人神志。若蔬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可以养神也。”这其中追求的是清静的境界,代表着相当一部分文人的思想。清人顾禄有《题画绝句》一首云:“绿蔬桑下淡烟拖,嫩甲连塍两有过,试把菜根来大嚼,须知真味此中多。”表达的也是这样一种境界,一种追求。
说到素食,不能不说“国菜”豆腐。豆腐是我国独创的一种食品,营养丰富、滋味鲜美且价格低廉,作为一种大众化食品其优点家喻户晓;现今虽不能说风靡全球,但五大洲上多处见到它的踪迹。在西方,分离和凝固植物蛋白是近代才有的事。关于豆腐的发明年代,有一种说法认为孔子的时代就有了豆腐,清代汪汲也有类似说法,他的《事务原会》说,“腐乃豆之魂,故称鬼食,孔子不吃”。他把豆腐的发明认定在春秋时代,根据不足。还有一种民间传说,战国时人乐毅性孝顺,父母喜吃软食,乐毅便用黄豆制成豆腐供父母食用。父母每天食之,因得高寿。父母故后,乐毅请参加送葬的邻居们吃豆腐宴,祝愿大家健康长寿。由此豆腐传开而沿袭至今。比较流行并得到认可的说法是,西汉的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但这是宋代人才提出来的,全然没有任何宋以前的记载支持此说。宋人朱熹写素食诗说:“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诗中有自注云:“世传豆腐为淮南王术”。后来的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也沿袭了这个说法。明代景泰年间才子苏平有诗云:“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退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白沸汤中滚雪花。”
豆腐的文字印象最深的有二。一是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他评点的《水浒》、《西厢记》等六部天下才子书,谓为“金批”,誉满天下。生活中的他有极其可爱的一面,留下了“豆腐与菠菜同吃,有火腿味”的说法,情趣盎然,耐人寻味。二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在距慷慨就义前一个月于狱中写下了《多余的话》,这篇近两万字的内心独白,结尾处写到:“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永别了!”金圣叹与瞿秋白两位不同时代为民献身的才子文人,生前热爱生活,均对豆腐情有独钟,而一旦为了天下黎民跳出苦海,他们却奋不顾身,可谓“莫为书生空议论,头颅抛处血斑斑”(邓拓诗),遗下评价豆腐的悠长流韵,亦美谈千古。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生活维艰,能吃上一次大豆腐,就算美味了。现在居家便餐、朋友小聚,每每离不开豆腐素菜,如卤水豆腐块儿、小葱拌豆腐、皮蛋豆腐、蟹黄豆腐、韭菜千张、白菜烧豆腐等等。
谈吃,重要的并不在吃,而在于谈吃亦即对待现实之生活时的那种气质和风度。如林语堂在《中国人的饮食》中说:“如果人们不愿意就饮食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换看法,他们就不可能去发展一个民族的技艺。”
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民族的组成部分,您愿意为提升自己的家庭素食厨艺进行学习讨论和交流看法吗?
  
文章来自“海南日报”
编辑/广州素食学校
家庭素食厨艺班-如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16 13:18 , Processed in 0.0397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