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296|回复: 1

如何克制愤怒与仇恨(大宝法王开示)

[复制链接]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0-7-1 11: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许多朋友特别容易生气,乃至对他人产生仇恨,导致各种不可思议的恶果。若是佛门修行者,只要生一次气,就能使以前修行的全部功德化为乌有(做了回向的除外)。那么,如何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如何做到不愤怒与仇恨呢?以下是第十七世大宝法王2005年6月25日在印度上密院的开示,希望能利益各位有缘。
    观音是爱与慈悲的化身。我们的内在已经具备了爱与慈悲的种子─爱自己以及他人!
    爱与慈悲之种的反面就是仇恨之种,如果我们要对两者加以区分的话,可以说仇恨是破坏性的,而仁爱则是能带来利益的。
    有时候我们会从他人那里感受到敌意,但如果我们反省一下就会发现其中必然会有原因。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在西藏,有一位伟大的瑜伽士名叫密勒日巴,他受到西藏所有佛教学派的尊崇。密勒日巴的故事和印度著名的诗人蚁垤很相似。蚁垤在早年曾是一名专门抢劫朝圣者和旅行者的强盗,他的内心充满愤怒,直到有一天蚁垤碰到了一位身无分文的瑜伽士(悉达)(注:梵文siddha,音译『悉达』,既有成就的佛教修行者,或成就者),蚁垤试图杀害这位瑜伽士。但最后,蚁垤与瑜伽士的相遇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注:在法王五月二十一日的开示中讲到了这个故事)
    密勒日巴在他年轻时也曾犯下了许多恶行。密勒日巴出生在一个偏僻地区的富裕家庭,他的祖先很早就迁徙到这里,并慢慢富裕起来,当地人并不乐于见到他们的成功,人们非常的妒忌他们。密勒日巴有一个妹妹,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为重病而去世了。密勒日巴父亲的财产全部落入到他伯父的手里,这些财产原本是应该在密勒日巴长大成人时交还给他的。
    关于这个故事有两种说法,其中一个是说当时密勒日巴的母亲只有27岁,他的伯父希望她能够改嫁给他的儿子,但她却不愿意。因为她的拒绝,密勒日巴的伯父开始非常恶劣的对待她。密勒日巴一家只能得到极少的一点衣食,还经常遭到伯父一家的虐待,他们饥饿不堪还被迫要去做苦工。当密勒日巴长大成人可以管理父亲留下的财产时,他的伯父却不愿意还给他。不幸的是,密勒日巴的母亲是个天生心胸狭窄的人,无法原谅他的伯父,她希望能够复仇,于是将密勒日巴送去学习黑巫术。经过诸多艰难困苦,密勒日巴成为了熟练的咒师并杀死了25个人。村庄里的人们非常的难过,并因为密勒日巴的所作所为,人们由原来的同情转变成反对他。
    我(注:法王噶玛巴)对双方都能够理解,也明白为什么他们会仇恨对方。但密勒日巴和他的伯父有着巨大的不同:他的伯父对密勒日巴始终怀着仇恨;而密勒日巴在杀死如此多人之后,出于悔恨和愧疚,他放弃了对伯父的仇恨。密勒日巴选择了佛法的道路,开始接受和练习如何去爱所有众生的修持,这样一来他瞋恨的倾向就得到了彻底的消除。
    密勒日巴的母亲去世后,他的妹妹仍然遭受着贫穷的折磨却再也没有理由去怀恨了。自从密勒日巴消除了他的仇恨,他伯父的态度也开始变得缓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开始明白密勒日巴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在深深的自责下,密勒日巴也努力地去清除自己的罪行,并经历了修行佛法的众多困难。
    一日,密勒日巴的姑母前来祈求原谅。那天当她到来时,密勒日巴正在说法。她远远的就被看见了,密勒日巴和他的妹妹开始讨论是否应该让她进来。密勒日巴的妹妹说,这位姑母曾经给他们带来了这么多的痛苦,如果允许姑母进来的话,她就会离开。
    关于这一段也是有很多说法,其中一个说法是,密勒日巴很和蔼地回答他的妹妹,说道:『如果你有别的事情,我会答应你离开,而且不让姑母进来。』但是考虑了一小会,基于佛法的观点,密勒日巴决定,不能舍弃他的姑母或者任何众生,无论是亲戚还是敌人,对所有众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包括对他的姑母,也是一样。所以,密勒日巴让他的姑母进来,但他并没有正面看她,而是隔着一块屏风和她说话。一开始,密勒日巴很严厉的提醒他的姑母,当他和妹妹没有食物的时候,她从来都没来过,也没有提供过任何食物,更不承认她是他们的姑母。
    当密勒日巴这样说时(注:据《密勒日巴尊者传》记载,密勒日巴当时是以道歌的形式唱出这段话的),她的姑母感到强烈的自责与后悔,并且由于她深深忏悔的力量,使她后来成为了密勒日巴杰出的弟子之一。
    这里关键的部分是,即使有人对你非常的仇恨,对你来说最好的是:生起忍耐并在心中为他人创造一些空间。因此,与产生瞋恨相反,我们应该发展的是仁爱和慈悲。如果我们这样去做,将有助于减少我们的敌意和他人心中的怒气。毕竟,仁爱与慈悲是所有众生心中,与生俱来的特质,我们必须珍惜这种特质。如果我们可以生起仁爱与慈悲,并一直延续,这将会给我们自身和他人都带来极大的利益。
    但是如果我们持续以敌意和仇恨作为响应,那将会是非常有害并具有破坏性的,这会摧毁爱与慈悲的种子。
    假如一个人正在生气,心中充满愤怒,那就不要以愤怒相报复,而应该以利益他们的发心相对待。这些不仅仅是口头上说的话而已,它们来自我的亲身体验。
    我是一个佛法小学生,我不能说已经证得圆满,只是在很小及有限的方面我认识到了修持佛法的利益。当我经验到愤怒,我明了外在因素是如何地激发我们的愤怒,然而对于那些令人生气的外尘缘境,其实最好的对待方式即是「一笑置之」,如此我就不会被愤怒和那些外在因素所征服。我会试着不去把愤怒和外在因素看得太重。
    假如我们不能在愤怒的状态中解脱,那么我们就应该尝试去辨认它,这样无论它何时出现,都可以让它停止。最好的是可以让它停止,但如果不能,我们也应该试着尽快调整状态。不要让愤怒延长或者在心相续中停留,否则愤怒会伤害到我们的体质。
    并不仅仅是因为别人的刺激或者错误,使我们生起愤怒;我们应该知道当愤怒的种子在他人内心生起的同时,这些种子也在我们的内心相应滋生。如果你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之中,内心都保持慈悲,那将会非常具有利益。
心静 发表于 2012-10-31 12: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18 08:45 , Processed in 0.0309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