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662|回复: 3

——不知道时,上师是导师;了解时,上师是佛;证悟时,上师是自性!

[复制链接]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11-1-31 17: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要】修密者的“捷径”——太宝贵了!

根松成林仁波且---
*你如果能时常忆念上师的无比恩情,必定会对上师产生大恭敬心,打动你自己内在的上师,你甚至会痛哭流涕,顶礼之时,感觉每一根毛孔都在顶礼,身、口、意都会受到震撼。一个懂得念恩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最终真正得到好处的总是念恩的人,而非被念恩的人。
*十方一切诸佛无不依止自己的上师而得成佛。一个人若能如法地依止自己的上师,他将迅速地圆满自己的福慧资粮,本来应无量劫在地狱等三恶道中所受的种种业报,如今只要受上师的一句喝斥乃至梦中或现世受一种损恼便可消除,这也正是大密乘为什么能即身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修好出离心是相应上师的基础......一个未能体会轮回之苦、生起出离心的人,是很难对上师生起大恭敬心并真正地相应上师的。
*(弟子问:为什么说密法的成就完全依赖于上师?弟子以为60%靠上师,40%还要靠自已的努力。)
答:如果你尚有如此分别,是心与法分离的样子。如果你的心已与法完全相融,自然能成就佛法。相信上师,即是相信了法;百分之百地相信上师,即是百分之百地信任了法,也就是百分之百地成就了法。所以,你必须理解上师即是佛法僧的总集,才能完整地理解这个含义。如果你把上师只作为是一般的老师,那他只是指导你,是否学成,还要看你自己努力,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在密法中,上师掌握了所有的心灵的智慧,这种智慧与诸佛、众生之自性了无差别。所以,相信上师即是相信自性智慧,此二者等无差别。你把上师当作心外之师,便是分别相。上师的智慧如同虚空,你怎么能说上师占百分之六十,你的精进占百分之四十呢?上师是虚空身,如果与上师相应,也就成就虚空身了,所以说是百分之百的。
所以要了解上师是与法无别的,与虚空无别的,与一切诸佛无别的,只有这样的上师才能引导弟子成佛。上师是一种缘起,是自心智慧的外现。所以不知道时,上师只是一个导师;当你有了解,就知道上师是佛;当你证悟了,就会知道上师即是自性。

噶-玛-巴仁波切---
*“上师如同太阳,若太过接近太阳,则会被融化;若离太阳遥远,则得不到阳光得温暖。所以依止上师,除了确定自己已经升起坚定不移的信心与净观之外,我们应该既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又不远离的跟随上师。”
   (摘录者言:由此可见,有人认为“已求得法,见不见上师无所谓,只要好好修法就行了”。这种想法不一定对。)
*“我们若有机会见到上师,则应该注视上师的面容,无需觉得不好意思或有所冒犯,凝视上师的面容可以帮助我们增长道心,生起信心并得到加持。”

普巴扎西仁波切---
*法王如意宝在《诸乘要诀》中讲道:「不论是什么样的人,或聪明或愚笨,只要对上师有信心,那他的相续中就必然生起智慧觉受。在我以前摄受弟子的过程中,也遇到过种种现象,有些聪明的人没有认识见解,然有些愚笨者则认识,主要是对上师的信心强弱。」因此,修法者根器的差别,其实就是信心的差别。修行是否有进步,就看信心是否在增上。

对上师的祈祷--喇嘛给顿仁波切开示

上师是来自法身金刚总持多杰羌的证悟,其间的传承没有丝毫的毁损或间断,如是意味着,我们对上师祈祷之时,是对那觉悟的心祈祷,上师是那觉悟的慈悲,具有加持力,能够真正传递慈悲与法身的加持。虽然上师能够将他所有的功德传给弟子,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地生起这些功德,决定在我们的信心与对上师的祈祷。

对上师祈祷之时,并非在对一般人的心祈祷,上师不是他所看起来的那个样子,上师是那本初的心、慈悲的心与法身金刚总持多杰羌,这就是我们祈祷的方向。既然上师是法身加持的持有者,他便成为不可避免的进入点,这是为什么我们说,上师就像一道门,他让我们进入加持之中、进入传承之中,借着对上师祈祷,这道门便能打开,以此来了解上师,才不会把他视为只是一个人。向血肉之躯一般的心祈祷,只能带给我们一般的领悟,这不是我们的目标。相反地,对上师祈祷时,要能将他视为诸佛的具体显现、诸佛的慈悲心与智能心。以这种层次对上师祈祷,才能借着上师的加持,达到我们要的结果。

就如同拥有佛像或佛法经典,那是一种所依。在这个所依前,若能将它视为佛身或佛语的真正呈现,藉由这种恭敬的态度,能让我们如实领受到佛与佛法的加持。如果能将所依视为佛的显现,便能领受到佛的加持,这一切取决于我们的心境,上师也是一样,他代表能够带来加持的所依。

向上师祈祷时,显然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个人,而是对流经他的那股觉悟之心祈祷。如果是对一个人祈祷,就会有所局限,所见将只是一个人的形象,只是一个具备某些能力、也缺乏某些能力的人。在上师与弟子的关系中,我们要运用这个『人的呈现』与『觉悟的心』。

做连结,借着这样的所依,才能领受到清净染污的加持。因此弟子看待上师,若能超越他外在的形象,或许比上师具有什么能力更重要。

对上师祈祷时,应把他当作是一切上师的具体显现,而不是现在对这位上师祈祷,等一下向那位上师祈祷;我喜欢这位上师,对那位上师比较没有那么喜欢等等,像这样的态度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深深地培养出强烈的信念─所有的上师是合一的,他们具有相同的本质,只是显现不同。

祈祷时应体认到,我们所知道一切传承上师众,已包含在这位上师的呈现之中,而不应该让自己倾向这种心态:「我向这位上师祈祷,而不是那位,因为那位不是我的上师。」这类态度是错误的,因为这些态度已将实相划分。对上师祈祷时,并非运用才智上的、概念化的方式来祈祷,呼唤一位上师,却告诉其它上师众留在原处。应具备这样的智能:一位上师所代表的,是无所不在的原始觉性,这是所有上师都具有的。

一切的显现都是来自于根本上师,一切都包含在上师之中─一切的本尊都是上师的投射、一切的佛都包含在上师之中,否定上师等同于否定一切的佛,因为从来没有任何一位佛,能够不依靠上师而证觉,由于成佛的潜能唯有依靠上师,否定上师就等同否定一切的佛,因此我们向上师祈祷时,必须将他视为与一切的佛、一切的上师完全无别,直到我们的心与上师的心成为无别为止。

对上师祈祷时,并非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人的有形体上,甚至可以理所当然地对不具形体的上师祈祷,不让我们有任何具体的参考点,只是把上师视为诸佛慈悲心的加持的显现。用这种心境,敞开自己领受这种加持,让它进入我们,应培养深切的信心,让这种加持与上师所有的功德─亦即诸佛的功德,真正地传递给我们,若能如此生起充份的信心,便不需把上师当作是有形象的,不需思索其它的事物,甚至不再觉得需把注意力集中在上师人的形体上:透过上师,我们把注意力直接集中在传承上、集中在诸佛证觉的慈悲与加持上。因此,毋须用眼睛看到上师,或用嘴巴跟他说话,重点是以信赖与确信来对上师祈祷,不具信心地诵祈祷文是没有用的。

修持上师相应法若信心不具足,即使能将上师美好的形象清楚地呈现在心中,也不是真正的修持,而是错失了要点。我们可以观想上师的形象来作祈祷,想到上师是如此这般的人,但这样就像跟人建立普通的关系一样,如果上师太老或太丑,便觉得不合意,上师年轻英俊的话,就觉得受到吸引,如此又是偏离了修行。

对上师正确的态度,是对上师所代表的与上师所具有的加持有信心。这股信心与虔诚的力量,具有把上师化成光的作用,不管他在我们心中有怎样的影像,我们已经将他作一种呈现。这道光融入我们,借着这种方式,领受上师真正的加持以及领悟这道光所代表的一切,否则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欲望、自己的希望与刻意作为基础,以这些态度来对待上师,投射到上师身上,期待上师对我们的希望有所反应。这些希望只不过是一种欲望,以及期待受到上师的肯定。这样的修行结果,这种祈祷,只会生起更多欲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依赖欲望。

若能适当修持上师相应法,透过祈祷,上师与我们的心将会完全地融而为一,安住在这种合一的境界,是禅修真正的意义,这样的禅修能够清净我们生起的欲望中,不净的一面,让我们了悟,自己的心与上师的心是一,非二。如此将能认识法性,也就是诸法的本质,正是这种合一。否则我们只是维持世俗欲望的形式,将这种欲望掺入修行,生起世俗的想法,对上师不清净的想法,让自己跟上师的关系折衷妥协。这样的修行将产生更强烈的欲望,这种诉诸感情,不清净的心境,将导致情绪更纷扰的修行。

反之,若能适当地修持,让自己的心与上师的心合一,由于这种合一,将能使得一切生起或被引发的烦恼完全清净,我们的心将从烦恼中解脱,不管烦恼有多强烈,它们终将于法性中,也就是在自己的心与上师的合一中解脱。

祈祷在藏文字面意思为「祈求」,我们在祈求信心的增长、更确信地来做更多的祈祷。祈祷很单纯,只是将自己的心与上师的心结合,了达上师的心、自己的心与法身无别,一切只是心的真实体性。能将自己祈祷的上师,视为一切上师、本尊、护法、空行母的具体化现,如是则足矣,如此一切都将是上师的显现,一但自己的心与上师的心合一,便与这所有的呈现合一。

这是对上师祈祷最单纯的方法,也是最深奥的。对上根与下根行者有各种不同的修持,但是把心保持没有任何复杂的单纯状态,心不造作,这种自然的上师祈祷法,是最高深的修行。
唯诚与明 发表于 2011-1-31 21: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n123 发表于 2012-8-7 15: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忏悔罪业 发表于 2013-12-31 16: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5-1-16 19:01 , Processed in 0.0369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